正文 第十二章 其它(1 / 3)

148.術前用推子去發不增加清潔傷口的感染率

美國明尼阿波利斯的退伍軍人醫院外科於1983年開始,用理發推子去除手術野毛發,放棄傳統的使用脫毛劑準備手術野的方法。手術室及醫院控製感染機構用該院1977年以來的外科切口感染率與推行此方法一年後的感染率相比較,每個病人術後隨訪30天,此25例感染切口中有2例因手術延期超24小時後才手術,所有致病菌都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腸球菌。

以理發推子備皮不但節省費用,縮短術前備皮時間,而且避免了脫毛劑引起的皮膚反應。推子的使用易於掌握,當然推子質量要高,保持潔淨的工作環境。外科無菌切口的感染率本來就很低,所以再進一步降低也是很困難的。

149.應用微纖維膠原的一種簡單方法

外科醫生常常遇到粗糙的組織表麵出血,當常規方法止血失敗時,就要考慮使用可吸收的血劑,以防止繼續出血。

各種分血劑都有其特點,在應用時應有所選擇。可吸收的明膠海綿不夠柔軟,製成板狀的氧化再生纖維素置入腔內困難,而微纖維止血膠原對任何組織麵均有較強的止血作用,並且必要時可再次使用塑料空針經簡單變換,成為微纖維膠原止血給藥器,選擇一個大小適合的塑料空針管,剪去其頭部,做成一個帶有活塞的管子。管中裝入微纖維膠原止血劑。這種給藥器不僅有利於在出血麵上施藥,也可防止止血劑不粘住出血組織而脫落,並可大量、快速地敷用,特別是在肝破裂等體腔深處出血時,這些便利條件更顯得特別重要。

經過多次臨床應用,證實在常規止血失敗時,應用微纖維膠原止血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150.應用皮膚釘合器固定手術無菌巾

不同的皮膚釘合器已成為較常用的手術器械,80年代以來生產的一種先行裝滿不鏽鋼釘子,並預先消毒,手動、氣動兩用的釘合器,使用方便,頗受歡迎,已廣泛應用於縫皮、固定皮瓣,甚至腸吻合術中。

在手術中用此種釘合器固定切口四周的無菌巾甚覺滿意,它特別適用於頭頸部的手術,也適用於其它部位由於體形關係難以固定無菌巾的手術。

釘合器有大小不同的口型釘和寬釘,如果切口擬用縫線縫合;若縫釘也用於術後切口縫合,則用大II型釘。寬釘則均用於加強縫合。

使用釘合器時,在無菌巾的邊緣與所蓋皮膚的交疊處用力釘合,此處正對著皮膚切口。其它部位按體表外形進行操作,以每次釘一個釘子為宜。除非在耳、鼻等部位例外,要靠近多釘幾個才能固定。術後拆除釘子也很簡單,可用啟釘器,也可用一細釘,血鉗插到釘子下方,一撬即開。

以此法固定無菌巾,效果極好。當病人因手術操作而重新變動體位時,無菌巾也絕不會移動,保證了無菌操作和術野的清潔,術後不留任何疤痕。皮膚釘合器是一種多用途的手術器械,能安全可靠地用於術中固定無菌巾,代替了以往固定無菌巾那種冗長繁瑣的縫合方法。

151.汙染手術傷口行二期縫合的技術改進

外科醫生對汙染的腹部手術切口可選擇性地行二期縫合。但術後不立即閉合傷口,會造成病人的心理負擔,延長住院時間,二期縫合後傷II的外觀也是外科醫生應考慮的問題。現介紹種對汙染傷口行預置縫線的二期縫合技術,此法簡單可靠,延遲縫合時間可達數月之久,且愈合良好,易為患者接受。

對腹部有汙染或可能有汙染的切口,在關腹時用不鎊鋼金屬線單層縫合肌肉和筋膜,或:者一並單層縫合,皮下不縫。然後在表皮下用2-0聚丙烯線連續縫合。縫合兩側皮緣時,橫越傷口的每一條線均相互平行,並與傷口兩側之皮緣相垂直。這一點至關重要,它能在傷二期縫合時,僅輕鬆地拉緊縫線,就能使傷口順利地閉合。

縫好傷口後先不拉緊縫線,將一小窄條經消毒劑或抗生素溶液浸泡後的紗布,置於預置的皮膚縫線之下,使傷口敞開。此紗布條可一直放置到二期縫合傷口之前,二期縫合之前再更換新的紗條。

在預置縫線的兩端分別放小玻璃珠(中間有孔的小圓球,孔穿過縫線)和金屬圈,最後再放皆一個軟質金屬圈,放妥後夾扁使其固定在縫線上,使內側之小玻璃珠和金屬圈不致脫落。中間不夾扁的金屬圈留待傷口二期縫合時拉緊縫線再夾扁,使其固定在縫線下。小玻璃珠則起減張及保護皮膚的作用。

根據傷口生長情況,一般在術後2~3周時去除紗條。用鉗子夾住兩端已夾扁的金屬圈,迅速拉緊預置縫線,病人不感覺太疼痛,傷口就已平滑整齊地閉合。將兩端小念珠及未閉合的金屬圈移至緊靠皮膚之處,夾扁兩端金屬圈,就使縫線拉緊,傷口保持閉合而不致滑脫,剪除兩端多餘的縫線和外邊的金屬圈,包紮傷口幾天後抽出縫線,傷口會一期愈合。在此期間病人可不住院。

此法曾用於闌尾穿孔時的闌尾切除術,盲腸穿孔時的盲腸切除術,乙狀結腸穿孔時的乙狀結腸切除術等汙染切口,效果良好。

152.連續縫合的技術操作

在許多情況下,連續縫合大有益處,縫合速度快,關閉切口和拆線均方便,省略術者和助手在縫合中的許多操作。助手手持前麵的縫線一麵閉合傷口,一麵保持縫線的張力.依次前移,給術者提供良好視野,方便縫合。

通常的連續縫合,有些礙手之處,助手必須先放鬆縫線再牽緊縫線,跟著術者操作,看不到全部縫含線的情況,也妨礙自己手的動作。牽拉過於用力時,皮膚切緣隆起或卷入,引起組織創傷。牽拉用力不均,縫線就不會整齊勻稱。改進的方法是起始一針不打結不剪線,而是線尾留長,用它當作牽引線,術者或助手空閑著的手,持此長線頭,稍施加牽拉,使切口對合。這種辦法常運用在眼瞼等細致皮膚部位。其優點是僅牽拉一頭,助手不需要每縫一針都將縫線拉緊又放鬆,每針都得對合切口而影響術者的操作和視線,使術者能看到全部傷口。縫線勻稱,張力一致,沒有像常規縫合中的一鬆一緊,切口邊緣對合整齊,速度也象通常的縫合一樣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