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胸科技術(一)(1 / 1)

1.幾種適用於特殊需要的胸部切口

(1)胸部創傷的探查切口:胸部創傷需行剖胸探查時,應強調做到迅速的暴露和探查。以下三種較為簡便的切口,能更好地暴露心髒、肺、鎖骨下動脈、無名動脈和右鎖骨下動脈。

蝴蝶式切口

本切口經常用於暴露升主動脈、心髒、兩側肺門及降主動脈。病人仰臥,切口經兩側第四肋間,由一側腋前線至對側腋前線,確認和結紮兩側胸廓內動脈後,將肋骨牽開器置入橫斷的胸骨端張開,即可輕而易舉地顯露兩側肺門和肺,也可清晰地顯示橫膈。

從心尖部心包脂肪墊至升主動脈,斜形剪、開心包即可顯露心髒。心包切緣用牽引縫線加以牽引,這樣可以避免損傷膈神經,也可最大限度地暴露心髒各部分,尤以心髒側麵和後麵最佳。

對休克的病人,可於橫膈上方將主動脈橫行夾住,可以保證心髒和頭部的血液灌注。在控製出血時也是保持猜人主要器官血液灌注的非常有效的臨時措施。夾住主動脈的時間不應超過15分鍾。

迅速暴露左鎖骨下動脈的切口。

暴露左鎖骨下動脈的最迅速的途徑是左胸前側切口。病人仰臥,左胸稍加墊高,左臂向後伸,肘部需加以墊托以防臂叢神經損傷。沿第3肋間從胸骨左緣至腋窩作切口。置入肋骨牽開器擴張後,牽開左上肺即可滿意地暴露降主動脈近端,左鎖骨下動脈和左頸總動脈。

探查左鎖骨下動脈的起始部,可切開覆蓋於降主動脈上的胸膜,並遊離左膈神經。左喉返神經在主動脈弓的前麵和後麵。左鎖骨下動脈在其側方發出,行向第一肋骨。

胸廓入口部損傷時探查切口有兩種切口可供選擇,即胸骨正中劈開並向左鎖骨上延長的切口或外側剖胸切口。

一般而論,由胸切口,以暴露近段或中段鎖骨下動脈為最佳,而外側剖胸切口以暴露其起始段最滿意。

無名動脈正位於胸骨柄下方,前鄰氣管,因此,正中劈開胸骨是最好的切口,而向右鎖骨上延長切口可以暴露無名動脈的全段及右鎖骨下動脈的起始段。

胸骨可用胸骨鋸劈開,並可在右側作與鎖骨平行的鎖骨上切口,在鎖骨處切斷胸鎖乳突肌。用肋骨或胸骨牽開器將胸骨拉開,全部無名動脈和鎖骨下動脈均可暴露無遺。分開胸腺則可暴露升主動脈,剪開心包可暴露心包內的主動脈。

鎖骨下脈的遠端可以在鎖骨長的切口上方切斷頸前斜角肌加以暴露。該段動脈至甲狀頸幹位於頸前斜角弧之深部,由於繭神經過肌肉之前每,可將其遊離並加以確認。這樣比較容易避免在切斷頸前斜角肌和暴露遠段鎖骨下動脈時損傷膈神經。在辨認膈神經有疑問時,應用神經刺激裝置可有幫助。

在鎖骨下動脈起始部位應避免損傷。

喉返神經,該動脈由無名動脈分出,迷走神經由其前麵經過,在鎖骨下動脈的下緣分出右喉返,神經,繞過動脈後麵返回至頸部。

經由胸腔入口處的左頸襲鉍,可用胸骨正中加左鎖骨上斜切口加以暴露。

較簡便的剖胸小切口:以下幾種較簡便的剖胸小切口,優點是切口較小,操作簡便,減少了胸壁肌肉的損傷,縮短了時間,術後能較快較完善地恢複勞動力。根據我們的經驗,有選擇地應用下列小切口,常可轉到滿意的效果。

局限性剖胸切口——聽診三角切口。

聽診三角上界為大菱形肌,中為斜方肌,下界為背闊肌。僅需局限性剖胸時,聽診三角足以擴大為進入胸腔的入路。可行肺楔形切除,肺活體組織檢查或肺葉切除術。

利用聽診三角的剖胸切口,基本上為後外側切口,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即可見聽診三角。遊離斜方肌和背闊肌,並保持其肌膜完整無損,其下為第5或第6肋骨的後段。將背闊肌向前下方牽拉,切除約的肋骨,遂可進入胸腔。縫合切口時可將部分胸膜和後側骨膜作一層縫合,前側骨膜和肋間肌作一層縫合,肌肉不需縫合。皮下組織用腸線作間斷縫合。

腋下切口。

側臥位,上臂彎曲90度,於腋中線平第吞肋骨水平開始作15~200的垂直切口分開前鋸齒肌,勿傷及胸長和肋向神前鋸肌痏段和背闊肌向後牽拉、胸大肌則沿鋸齒肌前部分向前牽拉,切開所選定肋間的肋間肌進入胸腔內。用開胸器將肌間張開,如需擴大暴露,皮膚切口可向兩端與其下組織加以擴大。氣管內麻醉應使用雙腔氣管插管,吹鼓對側肺可使肺門更接近於手術視野。

本切口曾用於原發性肺癌、轉移性肺痛的楔狀切除。良性或惡性的肺部彌漫性病變或心包膜活體組織檢查,腫內孤立性良性病變,縱隔腫瘤或胸交感神經切除等手術。選擇性用於適應病例,作為標準的後外側切口或前外側切口的變通切口。

也有作者采用自腋窩後皺壁的前緣略向前斜行至前腋窩線切口。如操作困難,可在原切口背側作丁字形切開,將肋間肌作進一步切開,以使切口得到更充分的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