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路遇食人妖蛇巴,墨意現寶九龍樽。(2 / 2)

二人正討論時,那巴蛇其首而動,昂頭探向帝奇二人的方向,不停的吐露著蛇芯。

帝奇墨意見狀,驚呼一聲,身形快速向後退去,帝奇隨即運轉起青瀾玄功通達四肢百骸,身前一道帶著金光與青光的虛影浮現了出來,虛影周圍的靈氣瘋狂湧動翻滾著,形成了一個靈氣漩渦,肉眼可見,虛影貪婪的吞噬著蜂湧而來的靈氣,緩緩的凝結成形,從虛影變為了實體,看似棒形,上有一條跟棒身相同碧綠色的如同螭龍般的靈氣四處遊走著,甚是奇妙!

墨意見了帝奇的玄功竟有如此神用之處,不禁高聲驚讚:“妙哉,妙哉,此等仙法之術,我卻是做不到了,佩服,帝奇兄弟這一手墨意甘拜下風了,不過,小弟也願露一手讓弟兄弟開開眼如何?”

隻聽得墨意話罷,從衣袖中掏出一個金邊樽器,大笑道:“有酒盈樽,得金樽清酒鬥十千。”帝奇見那金樽約有半尺來高,其大小也不過如同一個食飯的小碗,那金樽上半部有著五條蟠龍,頂部一條,四側各一條,下半部有四條蟠龍,四側麵各一條,下半部四側有寫"日月乾坤"四字,底部印有“宣德”兩字。

那金樽被墨意掏出,緩緩的漂浮在了空中,迎風便長了起來,但,不過數息後,因墨意境界未夠,所以也隻變得了一座小山大小,墨意對帝奇道:“帝奇兄弟以為小弟這手如何?可惜,可惜,此物名為“九龍樽”又名曰:“日月”“乾坤”“宣德”,乃是一件上古仙寶,若發揮了威力,可如同天威,可裝天地,可拿日月,可轉乾坤,但小弟不才,現在也是隻能讓此等仙寶迎風長到小山般大小,卻是辱了此等神威之物,小弟現在落了下乘,道行法力不夠驅使仙寶真正威能,隻能用法力驅動,讓仙寶迎風長大,以蠻力之技對敵。”

話罷,墨意苦澀地幹笑了幾聲,捏了個手印,使了個法訣,口中又道:“酒裏乾坤大,壺中日月長。”

隻見那如同小山般大小的“九龍樽”便在空以萬鈞之勢朝那因二人仙法使出而愣神的“巴蛇”迎麵砸下。這時的“九龍樽”怕有著千萬噸之重,即使是妖蛇“巴”這等修煉了千年的上古妖物也承受不起,若是這下被砸實了,怕就是一個橫屍當場的後果,把那千年苦修的道行,都化作了灰灰。

但那“巴蛇”修煉了千載道行,早已開了靈智,又豈非是那尋常妖獸思想可比擬?隻見“巴蛇”張開了血盆大口,露出了如同刀鋒般的森森白牙,若是平常人往那看上一下,怕是就會覺得一股涼意傳遍四肢百骸,下體流出汙液,驚的四肢無力,再不能動身了,怎能跑的了?一個照麵,怕是就被“巴蛇”吞下,入腹果食了。

“巴蛇”張開了口,一股濃濃的綠霧帶著衝天的腥臭之氣從其中噴射而出,隱約可見綠霧其中有著一顆如同丹藥狀的小丸子,怕就是那“巴蛇”與性命攸關的內丹了,內丹乃妖物修煉而凝縮的精華所成,若是妖物失了內丹,一身道行怕是就十去八九,不存一二了。

“巴蛇”吐出的內丹混雜在了腥臭之氣衝天的綠霧之內,形成了一個碧綠色的罩子,硬生生的抗住了墨意驅使的“九龍樽”的萬鈞之勢,“巴蛇”的眼珠一轉,看到遠處正禦使“九龍樽”的墨意,腦中心念一動,嘶叫了幾聲。

正欲行動,對那遠處的墨意行下殺手,這時,“巴蛇”體表上的五色鱗甲已經全部轉變為如同墨色一般,這是“巴蛇”已經對墨意的突然襲擊讓自己不得不吐出內丹應敵而感到憤怒極致,它不停的甩動著蛇尾,鞭抽著身下的土地,它身下的土地並非傳聞中的九天息壤之物,不過凡土,又怎麼經的起“巴蛇”此等上古妖物的打擊,在巴蛇的尾鞭之下,它身下的大地裂成了無數的龜紋狀,“巴蛇”它現在隻想將那偷襲者抓住,然後一口口的撕咬著他的血肉,吞噬他的精華,以此來泄憤,它要讓那人知道,激起了自己的怒火的下場。

諸位看官,第七回完,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ps:

注一:巴蛇,見《山海經·海內南經》: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其為蛇青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

山海經·海內經》:“西南有巴國,又有朱卷之國,有黑蛇,青首,食象。”郭璞注:“即巴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