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白色號牌(1 / 2)

馬頭山湖岸聚集了幾百隻魚船,漁民都在忙忙碌碌地洗刷船身,清理漁具。

母親對父親說:“湖兒他爹,你把船再擦一擦,把漁網漁鉤再理一理。”父親照母親說的,又清理了一次漁網漁鉤,把漁船裏裏外外重新擦洗了一遍。

女兒湖要成立養殖場,從沿岸散落的漁船中挑選船隻。養殖場場長大左行路說:“選上的漁船就是養殖場的漁船,選上的漁民就是養殖場的職工。”

漁船沿著馬頭山湖岸一字排開,船挨著船,槳挨著槳。兩邊船舷的木架上,齊刷刷地懸掛著漁網漁鉤,船棚上高高矗立著漁罩。女人端坐在船尾,男人直立在船頭。

太陽升起來,左行路帶領他的下屬來到馬頭山湖岸,到船上清清點點,他們上船下船,下船上船,一隻船一隻船地看一,一條網一條網地數。

一個上午過去了,合格的船隻留了下來,不合格的船隻離開了馬頭山。

下午,左行路一行人來到了我家漁船上,父親領著他們查看漁船、清點漁具。左行路是場長,他不做具體事,下屬在清清點點時,他就站在一旁吸著煙。左行路隻管船主的年齡和身體,年齡大小和身體好壞由大的行路說了算,全憑他的一又眼睛。

漁具清點完了,下屬對左行路說:“漁具的數量和質量都合格。”左行路點了一下頭,說:“好。”接著就問父親的年齡和身體。父親報了年齡,說身體也好,沒有生過病。

左行路說:“你身上一點毛病都沒有?”

父親回答:“身體一直都好,不頭痛不腦熱,也不咳嗽。”

左行路圍著父母轉了一圈,說:“你這兩條腿?”

父親笑而不答,清楚自己自己的兩條腿長得不好看。

左行路冷笑一聲,說:“你這腿有毛病。”

“沒毛病。”父親說得幹脆。

“走幾步,你走幾步看看。”

父親邁開了步子,從湖邊走向岸上,又從岸上走向湖邊,對左行路說:“能走,好好的,沒有毛病。”並用力拍打了幾下大腿,說:“羅圈腿,隻是不受看。”

“你的腿又粗又短,又變了形,好像有點殘疾。”左行路麵無表情地說。

母親急了,連忙說:“左場長,他是個苦命人,十歲不到就跟隨他爹下了湖,長年累月在船上,整日彎著腰弓著背在船艙裏鑽出鑽進,時間長了,雙腿是有點變形,但不礙事,打魚還是有把好手。”

母親穿著一件半新的水藍色上衣,下身穿著一條黑色褲子。左行路看著母親,一雙圓溜溜的眼睛在母親身上掃上掃下。我當時隻有七八歲,懵懵懂懂,心想:隻要你左場長讓我爹進養殖場,我娘讓你看個夠。我娘就是好看,船上的人說我娘是瓜子臉、柳葉眉、水蛇腰。

左行路把目光收了回來,咧嘴一笑,說:“我們回去商量商量。”

父親悶悶不樂地上了船。

“選漁夫,又不是……是在……瞄……瞄寶!”父親心情不好,火急火燎時說話就結巴。

母親望著父親沒有做聲。

父親接著說:“左行路不要我,我就單幹,進了養殖場是打魚,不進養殖場還是打魚。”

母親說:“左場長說過,女兒湖是養殖場的,屬公家所有,不許私人打魚。”

父親不做聲,好久,他一句話也不說。

母親煮了晚飯,由於心情不好,父親吃得很少,吃完飯一家人就睡了。心裏有事,人無法入睡,父母一直在說著話。起風了,湖裏一片漆黑,我不知不覺睡著了,半夜醒來,父親還沒睡,迷迷糊糊地聽到母親說,“菩薩保佑!”父親說,“祖宗保佑!”

過了三天,養殖場公布了名單,父親榜上無名。選上的漁船還發了號牌,號牌是紅色。

母親要到養殖場去向左行路求情,她說:“左場長走時說了回去商量的,行與不行我得去求他一次。”

父親歎息了一聲,說:“你就去試試看吧。”

船頂著北風,父親吃力地劃動雙漿,滿頭滿臉都是汗,他想讓母親早點見到左行路。

船靠上了龜山街湖岸,父親對我說:“湖兒,你也去,跟你娘做個伴。”

龜山街麵對女兒湖,後麵是座山,山不高,形狀像一隻爬行的烏龜,龜山由此而得名。

街麵不寬卻很長,街道是用青石鋪成的,四四方方,平平整整。街麵是青磚瓦房,還有一些保存得較為完整的木板鋪麵。父親說過,過去龜山街很熱鬧,從早到晚,人來人往。有開米行的、開魚行的、開肉鋪的、賣百貨日雜的、賣香紙鞭蠟的。

母親帶著我邊走邊問,找到了區委會。區委會設在一個老式四合院內,四合院成長方形,聽父親說,四合院的主人解放前是龜山街有名的大戶,解放後房產被共產黨沒收了。四合院中間有一個長方形天井,天井四周是長廊。房子多,辦公的人不多。養殖場辦公室在最北端的幾間屋子裏,位置較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