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本作純屬虛構,由於設定上以高知為舞台,因此有安藝高中、土佐女子二專、學藝高中、高知大學、安藝市公所、安藝警署、高知南警署等實際存在的機關團體登場;但這純粹是故事進行上的便宜措施,與實際案件或特定人物沒有任何關連。
雖然各個機關團體皆以真實名稱登場,描寫上卻與現實有些許不同。比方安藝高中校舍與其附近一帶,以及高知市中心的風景描寫,全都配合各個相關章節加以虛構化及單純化。此外,截至目前(一九九五年四月)為止,高知大學並未設置人文學係及教育學係的碩士課程。劇中人物之所以盡冠著赤練、水縹、木賊、路考茶等根本不存在於現實中(若真的存在,還望海涵)的姓氏,也是為了強調本作的幻想性。作品中曾提及多重世界等科幻設定,希望各位讀者也能將這個舞台當作是存在於另一個時空、另一個宇宙的另一個高知,而非現實中的高知。附帶一提,安藝女子學院二專部的存在及其通稱安專一節,亦是完全的虛構。
為何不像前作《解體諸因》一般,以虛構都市為舞台呢?其中一個因素便是這個故事需要方言。像安東尼·伯吉斯一樣憑空創造方言,對於一個創作者而言固然是極有魅力的嚐試,但對我而言,這個擔子太過沉重;因此,我才偷工減料地采用自己出生以來便使用至今的土佐腔,並非有意與黑崎綠女士的關西腔推理小說互別苗頭。而既然以高知做為舞台,若是將登場的學校以A高中或G學園表示,反而會令人誤以為存在著具體的原型或暗示意圖,因此我才索性使用真實名稱。至於為何選擇了安藝高中與高知大學,則是因為它們是我的母校、過去的職場,或是有朋友在那兒工作,較為熟悉之故,並無其他意義。
如前所述,本作於設定上雖有科幻及奇幻成分,但作者是本著本格推理的趣味性及精神來鋪陳劇情,隻希望能替各位讀者帶來些許的樂趣——其實我酷愛法月綸太郎先生的作品,常想著能不能在所謂的後期昆恩問題(注:作品中的偵探在最後提出的解答,無法在作品中證明是否為真)上賦予科幻式的解答,因此自然而然地形成了這種設定。
拜讀出版社轉交給我的讀者來信及意見調查卡時,發現山吹海晴這個角色比作者預料的還要受到讀者(特別是女性讀者)的喜愛,甚至有讀者希望將之係列化。很遺憾地,目前完全沒有係列化的打算;但我倒是夢想著能讓他到其他作品中客串一下。
此外,本作中的說明引用了岸田秀所著的《選粹雜文集》(文藝春秋)一書中《競賽心理學》的部分內容,在此致上謝意。由於我的能力不足,多有勞煩文藝第三出版部的宇山日出臣先生及川島克之先生之處,謹與前作一樣,借本文對以上諸位表達我深深的謝意。
西澤保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