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早就該說的話和早就不該說的話(1 / 1)

我寫這篇小說的初衷也不是為了出名什麼的,隻是把構思了三年多的武俠小說寫出來。有朋友說現在武俠小說不時興了,尤其我這種前麵嘮嘮叨叨一大堆還沒出現主角的慢熱型小說,但我想寫真正的傳統武俠,表達出民族精神與氣節,什麼一舉手天崩地裂的統統沒有。

有人看當然喜歡,沒人關注也隻能怪我沒去推廣,連封麵都沒做=_=其實我是想自己畫封麵的,因為那樣覺得會更貼近我所想象的,但苦於沒有時間去學習繪畫……連寫小說都要擠時間orz,身為工科生渣渣真傷不起……

雖然我不是學文史類專業的,但我對曆史和文學史還是略微了解的。小說的背景是唐朝,至今為止出現的地名除了安泰鎮全是我查閱曆史資料發現的,位置也是正確的。下麵就幾個我認為讀者可能迷惑的問題進行一下解釋。

一、到第二十四章,小說中的真實曆史人物有(按出現或提及的時間順序):唐中宗、李世民(第一章提到過這倆人……可以無視)、韋巨源(提到未出現……)陸象先、李隆基、張說、王琚、魏知古、王毛仲、郭元振、姚崇、宋璟、公孫大娘、太平公主、盧齊卿、張守珪、陳尚仙、李白。

二、唐朝的時候對酒店客棧裏麵的服務員的稱呼是“博士”,更有“酒博士”、“茶博士”等稱呼,宋朝也是博士這般的稱呼,《水滸傳》中魯達拳打鎮關西一章中也有提及。漢朝的稱呼則是“酒保”,而“店小二”是元朝以後才出現的稱呼。

三、“青城派”真有此派,是道教內丹修煉的派別,小說中則作為一個江湖武功派別出現。青城山古名天倉山。唐開元十八年(730)更為現名。相傳軒轅黃帝遍曆五嶽,封青城山為“五嶽丈人”,故又名為丈人山。名為青城山,有兩種說法,一種是青城山林木青翠,終年常綠,諸峰環繞,狀若城廓。故為“青城”山。另一種是青城山原名為“清城山”,因古代神話說“清都、紫薇、天帝所居”故名“清城”,唐代時佛教發展迅速,佛教和道教在山上發生地盤之爭,官司打到皇帝那兒,唐玄宗信道,親自下詔判定“觀還道家,寺依山外”,然而詔書將“清城”寫成了“青城”,所以改稱青城山,此據並非傳說,山上至今保留有唐代碑文詔書全文以佐。小說中不拘於名稱,青城山、天蒼山、丈人山均通用。

四、第五章中白漣漪所吃的小吃和第八章黃芷觴吃的洛陽水席均是查找自曆史資料,綠蟻酒、加飯酒(女兒紅)等酒也是出自史料。

五、《碣石調幽蘭》確有此曲。

六、古代人計算年齡均是計算虛歲,李白701年生人,史載726年春到過會稽(越州),所以說當年他是二十六歲。

暫時想到這麼多,以後隨著劇情發展還有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