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連續劇《大宅門》中有一場戲是白七爺不惜一把火燒了使用假原料的藥,寧可自己損失70萬兩銀子,也要維護“百草堂”藥店的聲譽,看到這一情節時,我感觸很深。是否真有“白七爺燒假藥”那麼檔子事,我不知道,但是我小時候所接觸的一些商店和小販“憑良心”、“講信譽”,在經商中講究“貨真價實、童叟無欺”的經營風格卻至今記在我的腦子裏。我想,大概是因為在那個年代,賣假貨就砸了自己的牌子,也就砸了自己的“飯碗”,這個道理做買賣的人都知其輕重吧!況且,當時這些開店鋪的人,不少是胡同裏的住戶,如果坑了人,不僅買賣“砸鍋”,恐怕都沒臉在胡同裏住了。舉幾個例子吧!
其一:“等會兒,再控控水”
我兒時所住的胡同東口對麵的街道上,有一家賣豬肉的小店鋪,不僅賣生豬肉,而且還賣熏雞蛋、爐肉丸子、鮮魚、鮮對蝦等生熟貨兒。那時候的店鋪裏別說有電冰箱,恐怕電冰箱這個詞,人們連聽都沒聽說過。我記得在夏季,肉鋪當天來了鮮肉、鮮蝦和魚,肉用冰鎮著,魚蝦便放在涼水裏(有時也用冰鎮),並頻繁換水以防止鮮貨兒變壞。在賣之前,則把魚蝦從水裏撈出,放在一個篩子裏控水,以免水分占份量。
有一次,我家來了親戚,母親準備做幾個菜,其中有一個“烹對蝦”。我和母親去這家豬肉鋪買肉和蝦時,正好擺放對蝦的長方形白瓷盤裏還剩兩隻蝦。因我們買得多,所以掌櫃的隻好從水缸裏再撈蝦。當掌櫃的把蝦撈出放在篩子裏控水後不一會兒,我母親說:“成了,您給稱吧!”而掌櫃的卻說:“大嫂,別急,等會兒,再控控水!這東西貴,別讓您吃虧。”直到蝦身上的水幾乎控幹了,掌櫃的才為我們稱蝦。你看,這個掌櫃的比起現在那些故意往豬肉、魚肉、雞肉、鴨肉裏注水坑害顧客的黑心商販來,真是高尚得多!
其二:“慢走,少給您餃子了!”
我家南麵的一條街道上有一家賣煮餃子的店鋪,每天上午11點和下午5點賣煮熟的餃子。大約早晨8點和下午2點左右,經營這家店鋪的兩口子和兩個夥計就開始忙活了,切的切,剁的剁,然後現包餃子現煮現賣。
據我們觀察和聽說,每天天還未亮,店鋪的夥計就去買菜、買肉等,以保證原料的新鮮。店鋪是當天做餃子當天進料,決不讓顧客吃不新鮮的食物,以保持小店聲譽。那時候,我們居住的這片地區住戶比較集中,可算是“人口眾多”了;而且,周圍的每條街都有不少店鋪,賣什麼的都有。可見,在這樣的地區做買賣,麵臨的同行競爭在當時算是很激烈的。每天上下午店鋪開始營業後,總有不少人來買剛出鍋的熱氣騰騰的餃子,往往是一個夥計盛餃子,掌櫃的親自收錢。餃子皮兒薄餡兒大很受買主歡迎。這家店鋪的掌櫃很精明,能一邊收錢,一邊監督小夥計盛餃子的情況,以避免少給顧客餃子。一天,一位住在附近胡同的大爺剛端著盛滿餃子的瓷盆兒轉身出門,掌櫃的就叫道:“慢走,少給您餃子了!”待這位大爺轉身回到櫃台前時,掌櫃的嗔怪夥計說:“你怎麼搞的?少給大爺兩個餃子!”說完,掌櫃的就讓夥計給大爺補了兩個餃子。說實在的,究竟少沒少給,誰也不知道,大概大爺自己也沒注意,那時候的人就是把餃子買回家可能也不會一個一個去數。但是,掌櫃的肯定是發現了問題,補兩個餃子似乎是個微小的問題,而這一仁義行動,使其他買餃子的人在略感“吃驚”中更多了幾分對掌櫃的敬重,買主對這家店鋪的貨真價實也就沒有絲毫懷疑了。這家小鋪買賣很火,大概與類似這樣的“小事”不無關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