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侖山北邊山麓有一座瑤山,相傳有神靈時常在此撫琴奏樂,穀崖上有一顆月桂樹,非常高大茂密,遠超其他普通的月桂樹,一年四季都鬱鬱蔥蔥永不凋零,山穀四周茵鬱蔥蘢,鳥語花香,生機盎然,常年煙霧繚繞,宛如一片仙境。瑤山南邊山腳有稀稀落落的上百戶人家,村中居民多過著男耕女織的生活,因為瑤山雖美,但山中山精鬼怪很多,所以隻有白天偶爾會上山打打獵,采采藥。村民們自然也發現此山之玄奇,也聽說過神靈在此撫琴的故事,因此都相信山穀那片宛如仙境之景以及那大的非常的月桂樹都是因為神靈常年在此撫琴奏樂,四周受其清靈之氣蘊養所成。前人將村子建在此地會受到神靈眷顧,因此他們把村子命名為瑤山村,山中那顆月桂樹取名為月神樹。
瑤山村中的一家醫館,大夫名為瑤立,是村中唯一的一位大夫,瑤立年輕的時候曾是外麵頗有名氣的大夫,不知什麼原因輾轉來到了瑤山村,便在此地住了下來,後來與村中瑤氏相戀,娶妻生子,過上了安居樂業、行醫濟世的平淡生活。此時醫館外的殘破石道上,一位年輕男子攙扶著一位病容憔悴的老翁,伴著陣陣咳嗽聲走進醫館。館內,隻見一位麵容消瘦剛毅,兩鬢微白的中年人臉色凝重的把著脈,對麵坐著一位複裹毛衣的漢子,再經過一係列觀舌問診,中年人臉上凝眉頓消,站起來對青年漢子說道:“汝乃近日外感風寒,陰寒之氣客表的風寒表實證,我給你開一劑麻黃湯,發汗過後便可痊愈。”那位漢子聞言忙聲道謝,拿著藥離開了。
後麵接著是一位麵紅如妝的婦女,她坐下來說道:“瑤大夫,我這幾日不知怎麼的時常腹痛,而且已經好幾日沒大便了,身體感覺很熱,難受死了。”那位瑤大夫把了把脈,看了看舌頭便說:“我切你脈沉實有力,舌苔黃燥,尺膚灼熱,乃裏熱熾盛之兆,近日你可有吃過什麼燥熱之品,有無發熱口渴,大小便如何。”婦人忙說:“前幾日暴飲暴食,之後就感覺身體發熱,口幹欲飲,繼而腹痛便秘。””我觀汝乃裏熱熾盛,燥屎內結的陽明腑實證,宜通宜瀉,我給你開一劑大承氣湯,把燥屎排出裏熱既除。“說完入藥房抓了一劑藥,囑咐一番,便遣走了那位婦女。
剩下那位老翁顫抖著做了下來,他兒子忙說:”家父這幾日可能感受了風寒,一直出汗發熱,而且極怕風吹,家父身體素虛,瑤大夫你要幫幫我們啊.”瑤立順勢切了老翁的脈象,查其舌苔情況,便說老丈脈象浮緩,苔白,發熱汗出惡風,此乃太陽中風證,即為外感風寒表虛證,須服桂枝湯微發其汗可愈。”“那為什麼都是感受風寒,剛才那位哥哥用了麻黃湯而這位爺爺卻要用桂枝湯啊。”一聲奶聲奶氣的話語從中年大夫旁邊傳來,原來是一個年尚五六歲極其可愛的小男孩,小孩目光清澈出奇,水汪汪的眼睛炯炯有神的盯著旁邊的中年大夫。
中年男子星眉微張,笑了笑說道:“琴兒,醫道本源於陰陽五行之術,講究辨證論治,須望聞問切四診合參,辨明病證再對症下藥,所以即使相同的病如果證型原因不同也需要用不同的藥治療。剛剛那位年輕人切脈浮緊,無汗而喘,是外感風寒使陰寒之邪鬱表,因此惡寒怕冷,衛陽之氣被趕進體內,皮膚腠理緊閉,導致無汗發熱,治宜用麻黃發其汗,使肌膚毛孔打開,逼邪外出。而這位老丈雖然同樣也是外感風寒,但因其身體素虛,風寒之邪犯表而使得衛外之氣不固致使皮膚腠理外張,汗液自出,此為營血與衛氣不和故也,治宜用桂枝調和營衛陰陽,而不可再用麻黃發其汗了,等其微微汗出,營衛調和自後病情自然好轉。”
“哦,原來是這樣子,看病好深奧好有趣哦,父親真厲害,我長大以後也要做一個什麼病都會治的大夫,嗬嗬。"“小琴兒有誌氣,就應該跟你父親好好學,長大後肯定能當上一個妙手丹青的神醫,受人敬仰,瑤立你可要好好的教教這小娃娃噢。”“恩,瑤爺爺我會的。”小男孩扯著天真無邪臉龐笑道。中年男子摸了摸小瑤琴的腦袋瓜子說道:“你想學我自然是樂意教你的,但無論何時也不能狂妄自大,天下怪病數不勝數,就算神醫也窮有盡時,豈能說出治遍天下病的狂話,行醫者需虛懷若穀,時刻不忘學習,大醫精誠,行善濟世,希望你以後要牢記。”小瑤琴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不知聽懂了多少。
瑤立轉身對老翁說道;“還要勞請老丈再忍耐一日,近日桂枝這一藥用完了,待我即日上山采藥可否。”不容老丈分說,小男孩便搖著瑤立的手高興道;“爹,我也要跟你一起上瑤山采藥,增長一下見識。”老丈此時說道:“小琴兒真是個好孩子,你的好意爺爺我心領了,但是瑤山上多山精鬼怪,你一個小孩子上山很危險的。”小瑤琴失望地在旁嘟著嘴,瑤立知道自己的兒子說什麼增長見識,其實大多都是抱著玩耍的心態罷了。於是便說,無妨,有我看著小瑤琴不會有什麼事的,你就跟我一起上山增長增長見識吧。“小瑤琴聞此興高采烈的手舞足蹈起來,這神情真叫人喜歡。於是便送別老丈,收拾背囊,帶著小瑤琴赴瑤山上采藥去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