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廷議新政(三)(2 / 2)

一番話說的眾人啞口無言,就算原來也幫裴光.庭的一些官員也不好說些什麼了,若是誰再敢說什麼反對意見的話,那就是徹底的反對前人的功績,就是大逆不道了。

隻是這些官場.上的老油箱豈是三言兩語就能夠打發了的,裴光庭向站在一旁的禮部尚書遞了個眼色,韓休會意,出班朗聲說道:“李尚書言重了,此一時彼一時。前人的功勞固然不可抹去,但是後人也不一定非要活在前人的影子裏。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以前是因為高麗朝對我國的挑釁,為了表示懲罰,太宗皇帝命大將軍薛仁貴討伐之,而其它幾大都護府也多半是類似的情況。近年來,幾大都護府自顧不暇,連基本的朝貢都難以保證,不說為朝廷帶來利益,每年還需要從稅賦中拿出很大一部分去倒貼,這就有點本末倒置的意思了。所以臣認為,幾大都護府中,若是朝廷已經失去了對其的約束力,倒不如如棄癬疥之疾一般,將其逐之,或是立為小邦國,反而顯得我天朝上國雍容之大氣。”

韓休一番話似是而非,連消帶打,不僅不願意支持李瑛的改土歸流政策,連李瑛平定安南叛亂的功勞也一並抹殺,用心端的是相當歹毒。

當今朝政清明,國力強盛,莫說地方作亂,就是敵國來襲,大唐也無所畏懼,對於裴光庭等人所說的危急國情,李瑛也隻是一笑置之。倒是裴光庭等人口口聲聲提到的設立節度使的政策引起了李瑛的沉思,想當年安初山不也是身兼了平盧節度使與範陽節度使兩職之後,才能能力發動“安史之亂”的嗎?看起來這節度使一職的權柄倒也大得很。

李瑛看了看場上互相攻訐的眾人,心裏想道:還不是那句話,這世上之人,追逐的無非一個是名,一個是利罷了,若是其心不好名也不好利,又豈會到這是非之地來做官?剛才蒙眾人提醒,李瑛也知道想在全部的都護府內都推行改土歸流政策也是不太現實的,畢竟一個地方有一個地方的特點,若是緩緩而行或許還差不多,要是急功近利可能就會偏離它原有的意思,也就是欲速則不達。就好比宋朝的王安石變法吧,聽起來是很好的辦法,誰知下麵實施的根本不是那麼一回事,落了個禍國殃民的罵名。

不如先在能控製住的安南都護府、安西都護府兩地先做一下試點,等到條件成熟再向其它地區拓展也不遲。至於裴光庭提出的設立節度使一職,李瑛也認為可以同時實施,但是如此權柄極大的位子最好是由皇室人員來掌握。於是李瑛起身向皇帝說道:“父皇,兒臣聽得眾位大人所言,有茅塞頓開之感覺,因此有一個建議,供父皇采納。”

“嗯!集思廣益,廣開言路本就是治國之本,皇兒,你要多聽多看哪,這滿朝文武皆是人中豪傑,取其益處,揚長避短,方為上策!”對於太子的表現,李隆基還算是比較滿意的,一個未來皇帝接班人的智商可以不需要最高,但是政治嗅覺一定不能低。否則隻能是權臣弄國,禍國殃民。

“兒臣以為,欲速則不達,暫時隻將我大唐朝廷能夠控製住的安西、安南兩大都護府可以實施改土歸流的政策,具體的實施可以下詔大都護。而裴丞相所提出的設立節度使一職也可實施,於全國上下險要邊境之地,設立關隘,屯集軍隊,以備不時之需。”李瑛說罷停了停,看了一眼岐王李範說道:“可以在京城閑散的諸位王爺為首,以節度使為虛職,遙領控製。”

李範何許人也,聽了李瑛這話自然知道打蛇隨棍上,就坡下驢了,馬上跟著說道:“臣弟附議,臣弟等以前一直在京城碌碌無為,今日可以借此機會報效皇兄的厚恩。可以在邊境處設立節度使,朝廷委派兩名官員為節度副使,我等遙領節度使一職,每年巡察兩次,負責監督及檢查工作。皇兄意下如何?”

李隆基本來還怕這些兄弟們會到地方上去攬權,這麼看來隻是掛個虛職而已,並沒有多大的實權,隻有監督檢舉的權利,也算是一舉兩得了,欣然同意。

當下與眾臣商議,便定下河西、朔方、河東、範陽、平盧、隴右、劍南、嶺南等八處為節度使,李瑛自告奮勇要擔任範陽節度使一職,皇帝也一並允了,誌得意滿的宣布退朝了。一場朝會,以李瑛等人的大獲全勝而告終,裴光庭是偷雞不著蝕把米,恨恨的目光退朝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