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破他人的謊言
曾任美國總統的克林頓和白宮實習生萊溫斯基鬧出緋聞風波時,美國保密局在克林頓談話的一個膠片中,發現了他說謊的秘密。在膠片中,美國保密局發現克林頓在提到萊溫斯基時,眉頭微微皺了一下,然後迅即恢複了平靜。然後,接下來,他的話語顯得非常不流利,甚至有些吞吞吐吐,美國保密局便以此判斷在該事件上克林頓可能說謊了。
真實與謊言的距離在現實生活和工作中並不那麼容易分辨,如果沒有專業的分析能力和係統的讀心訓練,很多細節往往會被人們忽視掉,從而輕易放過了獲知謊言的證據。比如上述例子中,克林頓說話時細微的麵部表情變化和異於平時的說話語調,普通人就不一定會察覺出問題。然而,謊言總是會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無法杜絕。一項調查顯示,男人一天平均對他們的伴侶、老板和同事撒謊6次,而女人一般是3次。有時候,真實與謊言的距離隻在毫厘之間。心理學家認為,關注他人微妙的情緒和動作變化可以讓謊言無處遁形。所以,如果你足夠細心的話,你會很容易發現哪些人在說謊。
在這個人心難測的社會,哪些信號能幫助你識別謊言呢?說謊的人能夠控製自己的言辭,但是他們不一定能夠完全控製自己的臉部表情。掩飾自己的語言很容易,隻要提前準備好說辭即可,但試圖掩飾自己的麵部表情卻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心理學認為要識別那些說謊的人,麵部表情的瞬間遲疑是一個顯著的信號,甚至可能是社交中能夠發現的第一個重要的謊言信號。當一個人試圖掩飾謊言時,他可能會微笑,點頭,眨眼睛,但是他整個麵部表情會出現短暫的凝固,這個狀態大概會持續1至2秒,這類似於停頓下來的生硬的麵部“遲疑狀態”。
如果你希望能夠洞察他人說謊時的心理活動,那麼在與他人交談的時候你的目光應該更加敏銳。比如,在跟對方聊天的時候,一個男人聲稱自己曾經擁有過多少情人,這時候你隻需要仔細觀察他的表情。如果這個人所說的跟他的實際情況不一致的話,他的臉部肌肉總是會瞬間僵硬,而且會持續1至2秒,這就是典型的遲疑狀態。因此,麵部的遲疑表情是最常見的試圖撒謊的跡象。人維持一個正常的表情會有幾秒鍾,但是在“偽裝的臉”上,真實的情感會在臉上停留極短的時間,所以你得小心觀察。
如果一個人在講話過程中出現較多的語言停頓,或者加入不少無意義的語音詞,比如“啊”、“哦”、“嗯”、“呢”等,那麼你就要小心了。比如,當你在買一件產品的時候詢問推銷員是否具有兩年的保修期時,他的回答是:“嗯,我覺得,應該是有的。沒錯,是有的。”這時候如果你進一步深入地詢問,比如要求對方提供保修證明的時候,就可以發現他的謊言會被不攻自破。說謊者在言辭上往往顯得猶豫和不確定,不能給出確切的答案,並且聲音還會不自覺地提高分貝,那是因為說謊者為了掩飾虛弱的內心。如果一個人說話突然提高音調,那他可能是在說謊,這時,你就要提高警惕了。
如果你仔細傾聽的話,會發現說謊者對事件的細節往往能夠給予非常清楚的描述。如果你問一個人,前天從下班開始到睡覺之前都做了些什麼事情,他可能記得並不是那麼清楚,難免會有一些混淆的地方。因為,想要記住一個時間段的所有細節是很困難的,人們很少能記住所有發生的事,所以,當他敘述的時候,一般都會反複糾正自己,直到把思緒理順。比如:“我回到家裏,給朋友打了個電話,不對,之前我還喂了喂我的貓,然後坐在電視機前麵。”但是一個已經提前想好說辭的說謊者在陳述時是不會犯這樣的錯誤的,因為他們已經在頭腦中假設了很多種情況,把一切都想好了。他們害怕承認自己有錯,因此絕對不會說“等一下,我說錯了”。
人們在說謊的時候總會不由自主地感到不舒服,由於害怕承認自己與所說的謊言有關(盡管他們知道自己正在撒謊),他們總會本能地把自己從他們所說的謊言中剔除出去,在他們的回答裏會盡量避免出現“我”這個詞。比如你問一個朋友昨天為什麼不來參加一個派對,他如果撒謊抱怨他的車壞了,在沒有修好前沒辦法出門,此時他會說“車壞了”,而不是“我的車壞了”。所以,麵對一個在說話時總是經常省略“我”的人,就一定要提高警惕了,他有可能在說謊。同時,撒謊者也很少使用他們在謊言中牽扯到的人的姓名。還是以上述克林頓的醜聞為例子,他在麵對全國講話時使用“那個女人”來指代萊溫斯基,而不是她的名字。
說謊者內心虛弱,害怕別人看穿自己的把戲,因此會極力掩飾自己的行為。按常理,大家都知道說謊的人一般會逃避別人的視線,說謊者也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們在說謊的時候學會了“反其道而行之”以避免被發覺。你會發現,一些自以為高明的說謊者會加倍專注地盯著你的眼睛,但是由於注意力太集中,他們的眼球難免開始幹燥,這使他們禁不住不停地眨眼。當你看到對方說話的時候有這種行為,就要注意了。你可以觀察對方眼球的轉動,人的眼球轉動表明他們的大腦在工作。如果人們在試圖記起確實發生過的事情,他們會向左上方看。而當人們正在構造什麼聲音或圖像,也就是撒謊的時候,他們的眼球的運動方向是右上方。這種眼球的運動是一種人體的反射動作,是難以偽裝的。
有的人在與人說秘密時,會用手遮住嘴巴,這個動作是擔心另外的人聽到自己的話。除了這種情況,一個人在說謊的時候,也會不自覺地用手遮住嘴巴。心理學家認為,在跟別人交談的時候,如果對方突然遮上嘴巴,那麼大多是因為說了謊。這種遮住嘴巴的行為正是試圖掩飾自己說出那些謊話,或遮擋說謊的痕跡。有時候,一些人還會在遮上嘴巴的時候用假裝咳嗽來掩飾。在另外一種情境下,如果對方遮住嘴巴,也可能是對方正在阻止自己說出實話。
《木偶奇遇記》裏的小木偶每次撒謊的時候鼻子都會變長,所以許多成人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會說:“不要撒謊,否則你的鼻子會變長。”事實上,我們的鼻子不會因為撒謊而變長,但在現實中,許多人撒謊的時候都會下意識地觸摸自己的鼻子。這是因為人們在撒謊的時候,因為血液流量上升而導致鼻子腫脹,從而引發鼻腔的神經末梢傳遞出刺癢的感覺,於是人們會下意識地用手摩擦鼻子以舒緩發癢的症狀。這個手勢一般幅度很小,尤其是女人做這個手勢的時候幅度更小,隻是用手在鼻子的下沿很快地摩擦幾下,有時甚至隻是輕微地觸碰,幾乎令人難以察覺。除此之外,如果一個人處在不安、焦慮或者憤怒的情緒之中時,也會出現鼻腔血管膨脹而觸摸的情況。因此這隻是一個鑒定對方是否在說謊的參考,而不能完全用作判斷的依據。
不管如何,那些細微的麵部表情往往一閃而過,本來就不易被察覺,在遇到說謊高手的時候,他無懈可擊的語言可能會讓你信以為真。不過,人的左臉通常會出賣說謊者。心理學研究表明,左側臉更容易暴露一個人內在的感情變化。如果有人拿一張左方為氣憤的表情,右方為微笑的表情的麵部圖片給你看,你應該很容易記住左側氣憤的表情。原因是因為我們眼球的右側(對方的左半邊臉部)容易移動,故人的視覺比較容易集中在對方左臉。同樣,配合眼球的活動,感情在臉部的左側比較容易顯現出來。因此,不管在什麼時候,左臉比右臉的感情流露更為明顯。當你無法洞察對方心理時,下意識地看看他的左臉,也許能夠得到你想要的信息。
與人談話的時候,一定要正確使用你的肢體語言,比如說看著對方的眼睛,把頭歪向一邊,使用一些開放的手勢使對方放鬆,鼓勵他們將真話說出來。如果你以進攻性的問題發問,比如說“你不會是在騙我吧?”、“真的是這樣嗎?”。這會讓對方產生防備的心理,從而牢牢守住自己的謊言。此時不如用一些開放式的話題來誘導對方,比如說“你剛才說怎麼回事來著?”、“你說他做了什麼?”。或者是要求對方重複剛才的說法,表達自己對這件事的興趣。要想將自己編造出來的故事完全複述一遍是很難的,因此這可以給對方適當的壓力。如果他們仍舊堅持,你也不要窮追不舍,不如暫時放棄追問,給他們一個最後坦白的機會。
【讀心術小結】
識破謊言是為了保護自己,但如果是善意的謊言,則要給對方留下餘地,不要讓對方為難。無論是做什麼事,都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不輕易亮出自己的底牌
王金剛進公司的時候,就告訴其他同事自己是經理的親戚。於是,很多同事都對他表現得十分熱情,工作時一直照顧他,還時常在他麵前誇獎經理的能力。王金十分滿意現在這種狀態,每個人都對自己畢恭畢敬、點頭哈腰。每次大家出去聚餐的時候,隻要有王金在場,同事們都會爭先恐後地代他付錢。王金也樂於跟大家分享自己與經理之間的互動關係,以及經理對自己是如何照顧,甚至還說到了一些經理的私事等。由於王金的這些作為,經理受到了總部的批評,並被調到了其他分公司。此後,同事們對他再也沒有那麼熱情了,平時遇到他也表現得愛理不理的,甚至有人還在工作中故意給他使絆子。王金這才後悔,為什麼之前會那麼虛榮,竟然輕易暴露了自己的底牌,不但害了自己,還影響了經理的事業。
結合王金的例子,我們不妨先從撲克牌的遊戲來分析一下底牌的重要性。現實中你一定也玩過撲克牌,一定知道在玩撲克牌的時候要留有自己的底牌,不到最後一刻不要讓別人知道你手中握有什麼牌。反過來說,如果你能夠猜到別人手中的牌,則會大大提高自己獲勝的概率。這種“不輕易向別人亮出底牌”的方式不僅僅適用於撲克牌遊戲中,還適用於現實生活和工作。如果你將自己的優勢全部亮給對方,會引來別人的嫉妒和攻擊;而不斷向別人訴說你的弱點或者煩惱,則有可能授人以柄。在商業談判中,更是要遵守不亮底牌這一原則。一方麵,如果我們現有的條件與即將簽署的協議上的要求存在差距的話,對方心理上就會產生顧慮,會因為擔心你無法履行條約而放棄與你合作;另一方麵,在你不了解對方,而對方卻很想知道你的底牌的情況下,如果你毫無顧忌地告訴對方自己的底牌,這就無異於把談判優勢拱手交給對方。
下麵的這個事例就很好地說明了不能輕易亮底牌的道理。
A企業由於生產規模小,資金回籠慢,銀行貸款一時難以還清,資金周轉困難,生產規模難以擴大。於是,它與一家經濟實力強、市場營銷經驗豐富的大公司談判合作。一開始,雙方談的條件A公司仍感到比較滿意,覺得對方把他們放在了平等的位置上,是值得信賴的合作夥伴。於是,A公司攤出自己的底牌,期望獲得對方更多的理解和支持。然而,對方在了解A公司的真實情況後,一改初始談判時的態度,開始居高臨下,處處針對A公司的實際情況進行策略規劃,又加了許多苛刻的條件。至此,A公司與對方的談判陷入被動局麵,談判人員的心理也深感不平衡,因為他們總是處於被動的位置,難以再有提出自己要求的機會。受形勢所迫,最後A公司不得不接受這些條件。
從這個事例中可見,在談判中亮出自己的底牌,很可能會使對方改變原來的談判策略,針對我們的實情做出有利於他們自己的策略。導致我們被對方牽著鼻子走,在談判中迷失方向,忘記自己的目的,最後不得不做出讓步。
當然,如果我們有足夠的信心能夠在這場談判中得到勝利,或者擁有絕對的優勢的話,那麼可以不用擔心向對方交底。隻是,還應當注意優勢和劣勢是隨時都會轉化的,沒有人能保證在談判過程中一直都處於主導地位。
在任何事情中都要學會見機行事,如果隨意亮出自己的底牌,吃虧的隻能是自己。
劉山是一名碩士畢業生,擁有多個資格證明證書,但是在找工作的時候卻屢屢碰壁。大的公司想要學曆更高的人,小公司則認為自己“廟小容不下大菩薩”。萬般無奈之下,劉山決定收起所有的學位證明,以本科畢業生的身份去一家公司應聘,他很順利地通過了麵試,拿到了這份工作。在新的工作中,他並沒有因為工作簡單就掉以輕心,而是兢兢業業、一絲不苟地做好每一項工作。不久,劉山的努力得到了領導的認可,他被調到了公司的關鍵部門,新崗位的工作比之前的崗位繁重得多。但劉山在新的崗位上依舊遊刃有餘,而且他還提出了許多對公司有利的建議。領導非常讚賞他這個年輕人,也好奇以他的學曆如何能做得這麼專業。此時,劉山才亮出自己的學曆身份與資格證書,並告訴公司領導,自己一開始沒有亮出真實的學曆,是因為自己想在基層得到鍛煉。最後,領導毫不猶豫地重用了他。
能夠“深藏不露”其實是一種做人的境界,是心理成熟的體現。自古以來,凡是成功者都很少談論自己或他人,更不會輕易就亮出自己的底牌。剛走進社會的年輕人,都比較單純,受到一點小小的刺激或者聽到舒坦的稱讚之語,便把自己的一切毫無保留地告訴別人,輕易就向別人亮出了自己的底牌,以至於常常暴露了自己的弱點,讓別人掌握了自己的把柄。
與人交往時,防小人不防君子,在我們無法判斷對方是敵是友的時候,就要學會保護自己,避免將某些事情和盤托出,不要讓人把你裏裏外外一覽無餘,這樣才能避開無謂的紛爭和意外的傷害。要做到嚴守底牌的最好辦法是以靜製動,細心觀察,隨機應變。
【讀心術小結】
你手中的最後一張牌,往往是最關鍵的一張牌,如何贏得這個牌局,就看你怎麼守好自己的底牌,不輕易亮出底牌,是保護自己的一個方法。
怎麼麵對他人的挑釁
民間流傳著不少關於著名英國作家蕭伯納的機智小故事。有一個故事是這樣說的:有一天,蕭伯納在街上散步的時候遇到了一個富商。這個富商十分瞧不起麵前這位劇作家,趾高氣揚地說道:“我從不給傻瓜讓路。”蕭伯納側身為伯爵讓路,微微一笑,說道:“我恰恰相反。”又有一次,有一個資本家想在眾人麵前羞辱蕭伯納。他大聲宣告說:“人們說,偉大的戲劇家都是白癡。”蕭伯納笑著說道:“先生,我看此時此刻你就是最偉大的戲劇家。”想羞辱別人反而自取其辱,這個人臉都氣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