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抗美援朝第一戰戰役結束後,加上有何雨柱提供的物資支援,第一批入朝的誌願軍得到了充分的休整。

隨著第二批第三批誌願軍入朝,很快時間來到了1950年的11月7日。

這次來的敵人更多,有南朝鮮軍和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隊,加起來敵軍投入了二十幾萬大軍,這注定了要打一場硬仗了。

我軍在朝鮮人民軍的配合下,發起了突然反擊戰役。

根據第一次戰役的判斷,我軍製定了誘敵深入的計劃。

在清江川地區中線和西線投入了六個主力軍。

東線三個軍,在長津湖地區進行了反擊,出其不意的打擊敵軍。

戰線拉的比較長,何雨柱率領的小隊何雨柱都留在了中線和西線進行斬首行動,自己獨自一人奔赴東線長津湖地區。

記得曆史上長津湖戰役非戰鬥傷亡,單單是凍死凍傷的就三萬多人,一是因為當時是由東南沿海地區緊急入朝,沒有禦寒的冬裝,才會導致這種情況的出現。

現在由於何雨柱提前換給國家的大量棉花全部做成了軍裝,所以隻要是來參加戰役非人員,都已提前發放到手裏。

戰役從11月月初打響,打到12月還未終止,按曆史進程的話,要打到將近12月末,是一年裏最冷的一個月份。

為了讓參加戰役的所有我軍可以保持充分的體力作戰,何雨柱利用淩波微步經常穿插在整個戰場,給我軍提供可以補充體力的物資。

現在我軍看到天空中突然出現的降落傘也都不在稀奇,因為降落傘必定掛滿了物資。

戰鬥一旦打響,是沒有時間去生火做飯的,也很容易暴露自己的位置,給敵人可乘之機。

所以何雨柱把自己空間裏儲存的所有飯菜都拿了出來投放到我軍手裏。

飯菜投放完就開始利用空間製作了大量的煮熟的肉食。

敵軍餓了有軍用罐頭,我軍有熱騰騰的熟食可以吃,可以說比敵軍的待遇都要好了。

除了給我軍提供物資之外,何雨柱也沒有閑著,數次進行斬首行動,殺的敵軍將領聞風喪膽,都知道我軍有一個神秘人,來無影去無蹤,隻要是誰來指揮戰役,必定被斬首。

最後殺的敵軍暫時無指揮官可派,戰鬥經常一開始敵軍的指揮官就已經被斬首,群龍無首的敵軍哪怕武器再先進,也無法對我軍進行精準打擊,每次都是匆匆撤退,落荒而逃。

因為敵軍每次的撤退,我軍也繳獲了大量的裝備和物資。

單單每次繳獲的武器裝備就夠接下來打一場硬仗所需。

等於是第一天繳獲的裝備用來打第二天進犯的敵軍,第二天繳獲的裝備來打第三天進犯的敵軍,如此往複,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

敵軍每次都無人指揮戰役,我軍不但有人指揮,且現在裝備精良,打仗用命的精神,每次都是打的敵軍聞風喪膽。

這次來參加戰役的聯合國軍,除了戰死的,全部投了降。

南朝鮮軍損失十幾萬人,暫時性的無力再戰。

美軍方麵也損失了十餘萬人,這讓美軍方麵不得不撤退至三八線以南,為我軍的勝利直接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