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五章 先發製人(2 / 2)

陳泰本不想介入火繩槍的案子,可是宣德帝卻沒有給他開口的機會,徑直任命他審理此案,而且還讓魏鑫協助他,等於趕鴨子上架。

本來,這起案子應該交由錦衣衛北鎮撫司來審理,當年胡惟庸和藍玉大案就是錦衣衛指揮使負責審理。

不過今日不同往日,先不說宣德帝有沒有洪武帝那樣能震懾大明勳貴的威望,也不說錦衣衛有沒有後世那樣的權勢,單單宣德帝重病在身,再加上太子年幼就已經注定錦衣衛不可能像洪武帝時期那樣對涉及胡惟庸和藍玉大案的大明勳貴生殺予奪。

否則,一旦宣德帝駕崩不僅錦衣衛要受到朝廷文武百官的聯合打擊,而且朝政也會變得一團糟,這可不是宣德帝希望看見的。

錦衣衛之所以能在明朝中後期擁有著莫大的權勢,在於它所依附的是皇權,文武百官怕的並不是錦衣衛,而是錦衣衛後麵的皇權,如果皇權受到臣權壓製的話那麼錦衣衛自然也就沒有了威懾力。

因此,宣德帝思索再三決定啟用陳泰來負責審理此案,如此一來就能避免朝堂上發生恐慌,畢竟錦衣衛在辦理了胡惟庸和藍玉大案後已經惡名在外,而陳泰與不會像錦衣衛一樣牽連無辜。

與此同時,宣德帝這樣做等於使得陳泰站在了李雲天的對立麵,進而對大明勳貴是一種分化,尤其是確保了京城的安全,可謂一舉兩得。

說實話,宣德帝並不想像洪武帝一樣借著胡惟庸和藍玉兩案大開殺戒,在他看來隻要除了李雲天,那麼其他的人不足為慮對大明並沒有威脅。

況且,李雲天身邊的都是一些驍勇善戰的將領,要是把他們都殺了的話以後誰來給大明打仗,宣德帝可不想大明再度上演一次靖難之役。

這樣一來的話,陳泰就等於被宣德帝放在火架上去烤,肯定會得罪與李雲天關係親密的周征和張昊等大明勳貴,或許這正是宣德帝所願意看見的。

陳泰的心情顯得非常糟糕,雖然他是審理火繩槍一案的主官,不過前去訊問劉海等涉案人員的卻是魏鑫,可以想象的是落在魏鑫的手裏,劉海一行人即便是不死也要脫層皮。

為了能使得陳泰掌控住京畿都督府的局勢,京畿都督府大都督、義國公張昊幾天前被宣德帝派往山海關巡視,因此京城的防務就落在了他和京畿都督府右副都督、成勇候胡大海的手裏。

其實,被調走的不僅僅張昊,忠國公周征也在前些天被宣德帝派去了山西都司巡查,就連錦衣衛北鎮撫司鎮撫司、忠武伯李滿山都被緊急調往南京執行公務。

可以說,宣德帝已經逐漸把李雲天可以依仗的助力都調離了京城,這樣一來他就可以放心地對付李雲天。

“陳兄,我聽說魏鑫已經對劉海動了大刑,而劉海的嘴巴也真嚴,死活都不承認那些火繩槍與八方貨棧有關,再這樣下去的話劉海遲早會被打死。”

忽然,一名中等身材穿著侯爵公服的男子走了進來,神情嚴肅地向陳泰說道,他就是經濟都督府右副都督、成勇候胡大海。

胡大海很清楚魏鑫想要從劉海那裏得到什麼,雖然魏鑫並沒有明說但一直逼問劉海藏那批火繩槍的幕後主使者是誰,而且還提醒他普通人無法得到那批火繩槍,將矛頭直指李雲天。

其實,胡大海很清楚八方貨棧的那五百把火繩槍與李雲天無關,因為李雲天完全沒有必要那樣做,更不可能把那批槍藏在八方貨棧。

尤為重要的是,火繩槍雖然威力巨大但是其使用的環境有限,根本不適合近身的巷戰,所以李雲天與其把火繩槍弄進八方貨棧,那麼不如搞一批兵器。

雖然胡大海心中是這樣想的但是卻不能說出來,明眼人一下子就能猜到那些火繩槍的來源跟宣德帝有關,以講武堂嚴謹的製度除了李雲天和宣德帝外沒人能調動。

如果在錦衣衛北鎮撫司的話,魏鑫再怎麼對劉海動刑也沒什麼,可這裏是京畿都督府,要是劉海死了的話外人會把這筆賬記在京畿都督府的頭上,進而惹來不少麻煩。

“稟兩位都督大人,鎮國公到!”陳泰的臉上流露出一絲無奈的苦笑,雖然魏鑫協助他查案可他卻調不動魏鑫,故而隻能任由他在大牢裏刑訊逼供,就在這時一名衛兵火急火燎地跑了進來,沉聲稟告道。

“什麼?”陳泰和胡大海聞言頓時大吃了一驚,麵麵相覷,萬萬想不到李雲天此時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