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九章 爭貢(1 / 2)

雖然宮裏封鎖了劉仁告李雲天禦狀的事情,不過登聞鼓一響,那些消息靈敏的人士還是很快就得知了詳情,對此無不倍感震驚,誰能想象到此次事件的主角竟然是李雲天。

晚上,講武堂。

“國公爺,已經弄清楚了,敲響登聞鼓的人名叫劉仁,自稱是交趾的布商,應天府已經查驗了他的路引,路引是真的,狀告你以權謀私,欺壓良善,隻是不清楚他狀子裏寫了什麼。”

李雲天正皺著沒有看著手裏的一份公文時,一名穿著佩戴著上校軍銜的講武堂武官快步走了進來,沉聲向李雲天說道。

這名上校名叫陳慕義,是陳凝凝的堂哥,當年李雲天在江西九江府湖口縣的時候他就已經開始跟著李雲天,深得李雲天的信賴,因此得以擔任李雲天身邊的衛隊隊長。

“北鎮撫司那邊有什麼消息?”李雲天聞言嘴角不由得流露出一絲冷笑,這種雕蟲小技簡直就上不了台麵,要想用這個把他整下來難於登天,隨後他想起了一件事情,不由得問道。

“忠武伯那邊傳來消息,吳欣並沒有被關在北鎮撫司衙門的詔獄,而是在北鎮撫司的左千戶所裏,沒有皇上的諭令即便是忠武伯也沒法見到他。”陳慕義聞言沉聲回答,他口中的忠武伯指的是錦衣衛北鎮撫司鎮撫司李滿山。

“哦?”李雲天不由得感到有些驚訝,眉頭微微地皺了起來,他本來想讓李滿山在審問吳欣時打探一些消息,沒想到李滿山竟然連吳欣的麵都沒有見到。

隨後,李雲天向陳慕義擺了一下手,陳慕義就躬身退了下去,隻剩下李雲天坐在那裏皺著眉頭陷入了沉思。

良久,當門外傳來一陣腳步聲時李雲天這才回過神來,一名護衛進來給屋裏的火盆上添加了一些炭火後離開了。

李雲天望了一眼手頭的公文後起身來到了窗前,打開窗戶麵無表情地望向天空中的一輪彎月,一股清爽冰涼的寒風隨之從窗外吹來。

“爭貢!看來日本國內就要爆發一場大亂。”莫約一盞茶的工夫,李雲天關上窗戶重新回到案桌前,拿起麵前的公文看了看,嘴角流露出了一絲笑意。

這份公文是浙江布政使司上奏給的朝廷,後來被內閣轉到了他這裏,通常與海外貿易有關的事情都會交給李雲天來處理。

浙江布政使司所奏的事情與寧波市舶司有關,來自日本的兩支朝貢隊伍因為勘合真偽之辯而引發了一場衝突,最終導致在浙江寧波爆發了一場騷亂。

曆史上,直至明朝中期以前,日本國內朝野仍對大明以上國之禮相待,大明的朝貢貿易史稱勘合貿易。

所謂的勘合指的是大明發給海外諸國的朝貢憑證,一式兩份,一半為勘合,一半為底簿,是朝貢貿易的許可證。

其中,大明頒賜給日本的勘合百道,係由日字號勘合100道和本字號勘合100道,以及日字號勘合底簿2冊和本字號勘合底簿2冊組成。

日字號勘合100道、日字號與本字號勘合底簿各一冊存於明朝禮部;本字號底簿一冊置於福建布政司,而本字號勘合100道、日字號勘合底簿一冊則送至日本。

按照規定,由日本刀大明朝貢的船隻每船需帶勘合一道,與福建布政司存放的底簿核對無誤後,始護送至京,再與置於禮部的底簿核對。

而由明朝派往日本的船隻,亦需帶禮部的日字號勘合與日本的日字號底簿核對無誤後,才準予入口貿易。

每逢大明朝廷改元時,即將新勘合和底簿送到日本,把未用完的舊勘合和底簿收回。

根據相關史料記載,終明一世大明一共頒賜給日本的勘合有永樂、宣德、景泰、成化、弘治、正德6種。

隻有憑借這個憑證才有資格向大明朝貢,否則隻能落下被驅逐的命運,彰顯了大明恩服四方的威望。

這種朝貢貿易聽起來好像很簡單,但卻有著極其繁瑣複雜的規章製度,有一整套完善的流程要走。

而且,為了顯示大明作為天朝上國的恩典和魄力,明廷往往高於市價十倍乃至數十倍的價格收購貢使帶來的“貢品”,因此吸引了大量海外人士爭相來大明朝貢,進而有了“萬國來朝”的盛況。

由於可以從中獲取大量的利益,因此導致大量假朝貢隊伍渾水摸魚,這個時候就需要來查驗隊伍的勘合。

永樂年間以來,隨著日本各地守護大明的崛起,室町幕府將軍所掌控的地盤已經隻限於京畿附近,不僅那些勢力強大的守護大名,就是那些有實力的中等守護大名也不再聽從將軍的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