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卷 第五百二十六章 一正一邪(1 / 2)

龍在漢族傳說中是一種善變化、能興雲雨、利萬物的神異動物,為眾鱗蟲之長,四靈(龍、鳳、麒麟、龜)之首。龍代表著神聖皇權,統治四海之力;而多數蛟卻代表著興風作浪,澤野千裏,因此又被稱為惡蛟。

古籍記述其形象多不一。一說為細長有四足,馬首蛇尾。一說為身披鱗甲,頭有須角,五爪。龍有九似,為兼備各種動物之所長的異類。其名殊多,有鱗者謂蛟龍,有翼者稱應龍,有角者名龍,小角名虯。小者名蛟,大者稱龍。傳說多為其能顯能隱,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登天,秋分潛淵,呼風喚雨,無所不能。

在神話中是海底世界主宰(龍王),在民間是祥瑞象征,在古時則是帝王統治的化身。蛟龍若遇雷電暴雨,必將扶搖直上騰躍九霄,渡劫後方可化龍。蛟和龍是不同的生物,蛟龍是蛟和龍交而成。雖然都有強大的力量,卻一正一邪,有本質不同。

蛟,龍之屬也。池魚,滿三千六百,蛟來為之長,能率魚飛置笱水中,即蛟去。

虯龍,古代傳說中的有角的小龍。虯龍是鐵之子,是洪荒初開後誕生的第一條龍,他通體紅熱,仿佛渾身流淌著熔融的鐵水,鱗片被猶如脈絡般的焰流浮凸出來,有如一塊龍形的熔岩。虯龍無翼,但有角,呈螺旋狀的雙角上無時不刻燃燒著閃熱的熾焰,正是這份熾熱祛除了洪荒初開的嚴寒。

虯龍屬火,他雖是四初龍中最善戰的,卻也有著變化無常的性情。誇父和以火為業之人(劍匠、鍛工等)信仰他。

燭龍,上古創世神 ,據古籍中記載,燭龍也稱燭九陰,是人麵龍身的形象,赤紅色,身長千裏,睜開眼就為白晝,閉上眼則為夜晚,吸氣為冬天,呼氣為夏天,又能呼風喚雨,不喝水不進食,不睡覺也不休息,它是神話中的神獸,又名燭陰,也寫作逴龍。人麵龍身,口中銜燭,在西北無日之處照明於幽陰。傳說他威力極大,睜眼時普天光明,即是白天;閉眼時天昏地暗,即是黑夜。

蟠龍,指的是蟄伏在地而未升天之龍,龍的形狀作盤曲環繞。在神話中,蟠龍是水龍,被認為居住在東方的湖中。與蛟龍一樣,和雨與水有很深厚的關係,但頂多隻有保證所在的泉水不枯竭。

上古時期,天逢大旱,太陽曝曬,碧綠的莊稼田成了衰草地,翠綠的樹木隻剩下了光禿禿的枝杈。大地失去了生機,饑民遍地,叫哭連天。

東海龍王的第十五個兒子蟠龍時常偷跑到人間遊玩,龍王知道後非常生氣,就將他交給三元仙君嚴加管教。他聰明好學,三元仙君視他為寵兒,把那套看家本領——變幻莫測的仙術全教給了他。一天,他又偷偷地跑到人間玩。可是,眼前的景象使他大為吃驚:已是播種季節了,田地裏連個人影都不見,他看到失去了生機的大地,心象捅了刀子。他不再玩了,用三元仙君教給他的仙術,晃起那條靈巧的尾巴向空中掃了個半弧。

霎時,天空布滿烏雲,接著“嘩嘩嘩”地下起了雨來。甘露滋潤著大地、滋潤著人們的心田,男女老少都湧向街道、原野。仰起臉來,讓大雨盡情地淋個夠,人們在雨中揮舞著,歡跳著……蟠龍降雨過後,那片綠色的世界又恢複了。人們相互祝賀道喜,感激神龍。看到此情此景,蟠龍不願再回龍宮中去過那寂寞無聊的生活了。

他整日地巡回在千山萬嶺之中,旱了就給人們降雨;看到木船觸礁,船工被惡水吞沒,就引來水鳥為行船引路;看到凶惡的野獸成群結隊在山裏橫行,危害百姓,他就天天將這些野獸驅逐;看到流行的疾病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就在大山上種下大片大片的藥材……

就這樣,他不分晝夜地為人們忙碌著,為世世代代的人們造福。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而蟠龍卻累死了,他的長長的軀體躺在了平度這片肥沃的土地上。由於他躺下時頭枕在南方的土地上,那雙明亮的眼睛也就留給了南方的人們,所以南方人的眼睛變得銳利起來,能看透山石,看到地下的寶藏,識得風水地理。

而那條靈巧的尾巴伸到了北方的土地上,北方人借助龍尾,他們的腳也變得神氣起來了。

欽原,上古神獸之一。形狀像蜜蜂,大小像鴛鴦,蜇中鳥獸鳥獸會死,蜇中樹木樹木會枯掉。

三角獸,傳說中瑞祥之獸名。頭生三角,王者法度修明則此物至。帝王儀衛有繪其像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