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你先停一下!”林磊打斷了小龍的話。
“怎麼了?”小龍停了下來,一臉的不解。
“你說的這些好像都沒有用吧?這是有關於五行之病的,和控製僵屍有半毛錢關係啊?”林磊白了小龍一眼,說道。
“咳咳,我這不是要把相關的隻是都講給你嘛,別著急啊!”小龍解釋道。
“還是算了吧,馬上大家都起床了,咱們還是先把僵屍給搞定吧?”林磊擺了擺手,說道。
“好吧,那我想想啊,看看有什麼辦法!”小龍抓了抓腦袋,說道。
“在你想的同時,你給我講講四象吧,我挺好奇的!”林磊說道。
“好吧,那就講一下四象!”小龍點了點頭,然後開始給林磊講解了起來。
所謂四象,古代人民把東、西、南、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為四種動物形象,叫作四象。
四象在華夏傳統文化中指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分別代表東、西、南、北四個方向,源於華夏古代的星宿信仰。在二十八宿中,四象用來劃分天上的星星,也稱四神、四靈。四象在古代文學中,是指四季天然氣象。四象的概念在地球的另外幾個國家極度受重視,這些國家常以四聖、四聖獸稱之。
在一本古籍中,四象是指從兩儀(陽儀和陰儀)衍生出來的太陽、少陰、少陽、太陰。四象又衍生出來了八卦(乾、兌、離、震、巽、坎、艮、坤)。華夏古代將天空分成東、北、西、南、中區域,稱東方為蒼龍象,北方為玄武(龜蛇)象,西方為白虎象,南方為朱雀象,是為“四象”。
這種“四象”是古人把每一個方位的七宿聯係起來加以想象而成的四種動物的形象。如東方蒼龍,角宿象龍角,氐、房宿象龍身,尾宿象龍尾。南方朱雀則以井宿到軫宿象鳥,柳宿為鳥嘴,星為鳥頸,張為嗪,翼為羽翮。
後來古人又將其與陰陽、五行、五方、五色相配,故有東方青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之說。後又將其運用於軍營軍列,成為行軍打仗的保護神。一本古籍上記載,行,前朱鳥(雀)而後玄武,左青龍而右白虎,招搖在上。
“行,軍旅之出也。朱雀、玄武、青龍、白虎,四方宿名也。”又曰:“旒(旗子上的飄帶)數皆放之,龍旗則九旒,雀則七旒,虎則六旒,龜蛇則四旒也。”即說其表現形式是將“四象”分別畫在旌旗上,以此來表明前後左右之軍陣,鼓舞士氣,達到戰無不勝的目的。
論及其作用:“如鳥之翔,如龜蛇之毒,龍騰虎奮,無能敵此四物。”可見其作用之大。
道教興起後,沿用古人之說,將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納入神係,作為護衛之神,以壯威儀。估計描繪一上古大神時說:左有十二青龍,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後有七十二玄武。十分氣派,著實威風。後來,四象逐漸被人格化,並有了其封號。
青龍號為“孟章神君”,白虎號為“監兵神君”,朱雀號為“陵光神君”,玄武號為“執明神君”。
不久,玄武(即真武)的信仰逐漸擴大,從四象中脫穎而出,躍居“大帝”顯位,青龍、白虎則被列入門神之列,專門鎮守道觀的山門。
四象(或作四相)在中國古代神話中最早指的是木、火、金、水,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太極為一,意為混沌,兩儀指的是陰、陽,而陰、陽衍生出四象。
在傳統文化中,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是四象的代表物,青龍代表木,白虎代表金,朱雀代表火,玄武代表水,它們也分別代表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在二十八宿中,四象用來劃分天上的星宿,也稱四神、四靈。在天文陰陽學說中,是指四季天然氣象,分別稱為少陽、太陽、少陰、太陰。
華夏傳統方位是以南方在上方,和現代以北方在上方不同,所以描述四象方位,又會說左青龍(東)右白虎(西)、前朱雀(南)、後玄武(北)來表示,並與五行學在方位(東木,西金,北水,南火)上相呼應。一般所指的四聖乃伏羲、文王、周公和孔子等四個聖人。
四象也指風、雨、雷、電,四種自然天候氣象。青龍,青龍原為古老神話中的東方之神,道教東方七宿星君四象之一。為二十八宿的東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其形象龍,位於東方,屬木,色青,總稱青龍,又名蒼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