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莫雷主編.教育心理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
[02] 彭蜀晉.探究教學論析.化學教育[J].2002,4:5-6
[03] 崔寧.思維世界探幽[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6,189-191,193-203
[04] [美] Morris Kline.李宏魁譯.數學:確定性的喪失[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69-83
[05] [德]斯威布著.楚圖南譯.希臘的神話和傳說[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697-708
[06] [俄]伏·巴爾佳斯基.伏·葉弗萊莫維奇著.裘光明譯.拓撲學奇趣[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6-10;38-48
[07] 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委員會化學編輯委員會.中國大百科全書[M].化學(Ⅰ).北京·上海: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9.2
[08] 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委員會化學編輯委員會.中國大百科全書[M].化學(Ⅱ).北京·上海: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9.2:1193-1194
[09] [加]M·弗蘭著.變革的力量——透視教育改革[M].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加拿大多倫多國際學院組織翻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10] 劉仲林.交叉學科分類模式與管理沉思[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11] [美] L·鮑林.化學鍵的本質[M].盧嘉錫等譯.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6-9,204-208
[12] 遠得玉,王建吉,趙研編著.自然科學發展簡史[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0:37-38
[13] [美]維納著.控製論(或關於在動物和機器中控製和通訊的科學)[M].郝季仁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57.58.61.62
[14] 潘海燕主編.教師的教育科研與專業發展[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6.2.34
[15] 鍾啟泉主編.課程的邏輯[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5:138-144
[16] 孟憲鵬.智慧方法論[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3:1-4.
[17] 任永澤.論教師的智慧實踐.現代教育論叢[J],2010,(8):58.
[18] 孟獻華.李廣洲.化學教學的人文性:基於課程與教學的理解.化學教育[J].2010(10):5-8.
[19] 王開科.介紹製備活性炭的一種簡易方法,化學教學[J].1987.6:37
[20] 王開科.乙炔溴化實驗的改進與探討,化學教學[J].1994.3:9-10
[21] 王開科.理想實驗法在化學教學中的運用研究,化學教學[J].1996.6:16-26
[22] 王開科.自激勵反應在化學教學中的作用,廣州教學研究[J].1997.5:19-20
[23] 王開科.化學概念教學的策略與方法,廣州教學研究[J].19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