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0章 追夢(1 / 2)

夢想是什麼?是不滅的燈光,指引前行的方向;是吹響的號角,激起前行的鬥誌;是揚起的風帆,給予前行的力量;夢想是期待,是堅強,更是執著。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愛夢、會夢、敢夢的國度。在鴉片戰爭之前,就有莊生夢蝶的人性思索,有天下大同的社會構想,有嫦娥奔月的美麗傳說,有引以為傲的四大發明,有璀璨的文學藝術……中國為了到達夢境的彼岸不斷地嚐試和努力著,才成就了古代中國的偉大和不同凡響。

但到了鴉片戰爭之後,中國夢卻以另一種姿態呈現在我們麵前,那就是救國夢、強國夢、富民夢。於是就有“為了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為新中國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周恩來總理,有“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的棄醫從文的魯迅先生,有“砍頭不要緊,隻要主義真”的視死如歸的方誌敏烈士,還有許許多多為了新中國成立的夢想而甘願拋頭顱灑熱血的無數無名革命誌士。正是他們對夢想的追逐,支撐起了整個中a國夢,才有了新中國的成立,才換來了如今來之不易的和平年代。

鬥轉星移,曆史翻開了嶄新的篇章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綠了祖國的大江南北,給我們帶來了勃勃生機。三十多年來,全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百年奧運夢圓,飛天夢圓,航母夢圓,據人民網刊載,我們創造了同期世界上大國最快的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對外貿易增長速度、最快的外彙儲備增長速度、最快且人數最多的脫貧致富速度、最大規模的社會保障體係,中國不再是那個積貧積弱、任人宰割的弱國。

而今,習近平總書記參觀《複興之路》展覽時更是一針見血地指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一中國夢,使得自鴉片戰爭以來170多年來的中國夢,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脈絡清晰,更加現實可行。現在的中國,也比曆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目標,比曆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

習總書記的中國夢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未來中國的絢麗錦繪,但它的實現需要我們每個中國人的共同努力,因為“中國夢”與“我的夢”息息相關,無數中國人的“我的夢”的總和,才能鑄就偉大的“中國夢”。泰山不拒細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深,“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沒有“我的夢”,“中國夢”也就成了空中樓閣。

而“我的夢想”這個主題,想必對每一個中國孩子來說都不會陌生,小時候我們都曾上過一堂相同的語文課,主題便是“我的夢想”。那時小小的我們,即使毫無具體概念,也會對自己的“豪情壯誌”侃侃而談。但夢想絕不是夢,兩者之間的差別通常都有一段非常值得人們深思的距離。不知從何時起,我們的棱角被現實磨平,漸漸成了無夢、無痛、無感的“橡皮人”,80後更被稱為了“失夢的一代”;在瞬息萬變的時代裏,我們也曾捫心自問,我們會將最初的夢想堅持到什麼時候。許許多多曾經的夢想如珍珠在歲月的流逝中失去了光彩,化為塵土,消散在遠去的記憶裏,變成了悠遠而又縹緲的夢。

曾經的我,也述說過豪情壯誌,放飛過多彩的遐思。夢想也會隨著年歲的增長而不斷變化,但是,夢想隻有付諸行動,才會變得神聖;夢想隻有紮根於現實,才能彰顯出蓬勃的生機和力量。如今的我成了一名基層工作人員,不可否認,在工作伊始,我也產生過迷惘,質疑過自己。但是,當我第一次聽到有人因為我的工作,發自內心地對我說出“謝謝”二字的時候,我內心的震動無比巨大,那時我明白了,“我的夢”其實並不遙遠,也不需要宏大。它很近,就在你我的身邊;它很小,小到隻是一句感激的話語,一個滿意的笑顏。我想這才是如今我真正想要追逐的夢想——紮根基層,服務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