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歡《青春的詩》中的一句:“我們是青春,我們是夜空璀璨的星星,我們是不羈,我們是天邊執著的飛鷹,沒有什麼能夠阻止我們對美的向往,沒有什麼能夠左右我們對青春的虔誠。”青春,之所以燦爛,是因為它充滿著大大的夢想;青春,之所以生動,是因為它承載著滿滿的希望。青春,因夢想而張揚,因希望而彰顯。青春是每個人生命曆程的基石,而每一個擁有青春的年輕夢更是實現中國夢的那一雙有力翅膀。
翻閱曆史的畫卷,一場響徹天地的五四運動開啟了中華民族追尋偉大複興的序幕,民主與科學的新民主主義之風唱響了中國夢的激揚前奏。一代又一代的中國有誌青年以滿腔熱血叩開了中國的救國之門,讓愛國熱情燃燒於新中國的革命、建設、改革事業,用青春的智慧與激情抒寫了一段段與祖國緊緊相連的青春之歌。
傾聽時代的聲音,放眼當下,那一個個閃耀著青春光輝的年輕夢,把中國夢映輝得那樣燦爛,光彩奪目。年輕夢,中國夢。
有一種年輕夢,叫托舉大愛。43秒,15米的高度,孩子從上墜落而下,萬分危急之時,8個身影憑著生命的本能伸手搭成了一張最有力的生命網。墜樓女童安然無恙,8人卻不同程度受傷。“快遞哥”托舉生命的舉動令公眾對人性大愛再次引發熱議。危險刹那,生死一線,這8位普普通通平均年齡沒有超過30歲的快遞員用本能,用雙手托住了一個生的希望,挽救了一個家庭的幸福,他們在那一刻讓所有人仰望,肅然,起敬。寧波“快遞哥”讓我們再次認識到善良的大愛本性可以力挽危難狂瀾,讓我們這個日漸疏遠冷漠的社會又再次充滿了溫暖的正能量,讓這個“該出手時躲著走”日漸習以為常的世界重新看見了“該出手就出手”的人性光輝。
有一種年輕夢,叫謹守承諾。2010年,剛畢業的胡驚雨因為在7年前偶然的一次新疆之旅中和一名新西蘭誌願者的承諾,毅然選擇放棄優厚的工作待遇和出國培訓機會,遠赴新疆支教。一學年,8個班級,40個星期,500節課,一串串的數字跳躍著專屬於她的青春節奏。2012年,為了實現帶孩子們看海的承諾,胡驚雨在網絡上發起了“沙漠孩子尋海夢”公益項目,在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鼎力支持下,讓25個新疆孩子終於圓了看海的夢。邊陲沙漠,琅琅書聲,有她的誓言;浩瀚碧水,莞莞笑靨,有她的諾言。這個90後的姑娘,在自己的年輕夢裏用承諾書寫了刻骨銘心,讓自己在追逐夢想的過程中圓著更多孩子的夢,在更多孩子的心裏播下了希望的種子。
有一種年輕夢,叫傳遞生命。年僅18歲就罹患絕症,生命還未盡情綻放就要宣告永別,這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難以接受的。而張夢夢,這個剛剛成年獨立的花季少女,卻在生命結束之際,做出了要捐獻自己全部人體器官的勇敢之舉。雖然癌細胞的擴散使得她的器官最終不適宜捐獻,但姑娘要用自己的身體挽救更多人生命的善舉,想讓自己傳遞生命重新擁抱世界的夢想卻感動了太多太多的人,讓更多人,更多的年輕人願意認真審視自己的人生,願意以感恩的心重新看待世界,願意用善良的行為努力回饋社會。生命激活生命,粲然定格年華,短暫的青春,卻完成了靈魂最絢麗的鳳凰涅槃,給世人上了最深刻的人生一課。
有一種年輕夢,叫堅持不懈。人大保安哥張團政考上法律碩士的新聞令公眾的目光投注在這群名校保安“逆襲”的“勵誌故事”上。保安哥為他的求學深造夢而選擇了這個和名校最親密的職業。為了完成自己的夢想,工作之餘,他穿梭於各個教室,每天為老師打雜、掃地,隻為得到教授的允許旁聽蹭課,隻要有機會就會主動向同學請教交流,利用每天上班前後所有可以支配的時間抓緊複習考研。我們敬佩保安哥刻苦堅韌的求學精神,更敬仰的是這個年輕的小夥子沒有在命運麵前低頭,樂觀、感恩,執著、追夢,滿滿的正能量。就像他自己說的:蝸牛也能爬上金字塔。夢想麵前,隻要堅持,人人都能實現華麗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