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徹驚恐地盯著劉據,心中不斷揣測著自己的結局。
不過,作為權力鬥爭數十年的帝王,他還是努力讓自己保持鎮定,沉著地問道:“逆子,你這是要把朕帶到荒山野嶺,再動手嗎?”
劉據聽到劉徹這麼一說,臉上瞬間露出了一抹複雜的苦笑。
他不明白父皇為何會把自己想得那麼狠,於是,輕聲安慰道:“父皇,您多慮了,兒子帶您過來,隻是想讓您看看大漢的另一麵。”
說罷,他揮手示意旁邊的護衛在前麵的村落停下來。
劉徹不明白劉據要做什麼,心中依舊疑慮重重,但他現在也沒有任何反抗的手段,隻能跟著看了過去。
此時,隻見周圍是一個破敗不堪的村落,到處都是茅草土房,整體看起來沒有任何的生機。
劉徹不知這是何意,張口剛要詢問。
劉據便父慈子孝地把他從馬車裏攙扶了下來,並且還引著他向村子的深處走去。
而村子裏的人們,從來就沒有見過全副武裝的士兵,心中都不免十分害怕。
他們不等弄清情況,便慌忙躲回各自的屋裏,然後,探出腦袋,時刻地窺視著這群不速之客。
而劉據看到這種情況,並沒有去怪罪,他指著那些衣衫襤褸、麵黃肌瘦的村民,對劉徹說道:
“父親,您看到這些百姓了嗎?他們都是您的子民,就居住在距離長安城不遠的地方,可是他們的生活卻如此艱難。您作為皇帝,看到這些會作何感想?”
劉徹沒有開口回答,他整個人瞬間就陷入了沉默的深淵。
畢竟,在他的認知裏,自己的大漢帝國比任何時候都要強大,自己的百姓應該也比任何時期都要幸福。
然而,如今看到這麼敗落的場景,他簡直不敢相信這才是自己真實的大漢帝國。
他很懷疑是太子做了手腳,於是,不滿地質問道:“你帶朕來此,究竟有何用意?”
劉據緩緩回答道:“兒子就想告訴您,現在大漢的百姓太苦了。”
“所以,這就是你想篡位的理由?”
劉據搖了搖頭,無奈地反駁道:“不是,兒子這麼做,就是想保住您的千古英名。”
劉據很清楚,後世之人對劉徹晚期的做法都頗有微詞。
所以,他這麼做,就是想給父皇留下一個完美的形象。
他很希望父皇能夠理解他的苦衷。
然而,劉徹並不相信他這種的說法。
他直接走上前去,找到一位老者,質問道:“老人家,大漢的賦稅隻有三十稅一,你們為何還會如此貧困?”
老者狐疑地打量著劉徹,臉上並沒有露出害怕,相反,還不屑地說道:“這個你應該去問當今的皇帝啊。”
劉徹有些迷惑,“為何?”
老者撇了撇嘴,譏諷道:“三十稅一的確不假,但是如果加上算賦和口賦,我們的糧食隻能勉強維持生活。”
“可是一旦遇到了生病或天災,我們這些百姓為了活命,就隻能變賣自己的田產。”
“更何況,當今的皇帝連年征戰,我們村裏的壯勞力都去了戰場,剩下我們這些老弱病殘,又如何能夠耕種?最後沒辦法,我們也隻能賣兒賣女了。”
說罷,老者眼角不自覺地就流出了眼淚。
而旁邊的劉徹看到這一幕,整個人如同遭到了重擊,之前的自豪與得意也瞬間被這些話語給摧毀。
他本以為自己隻要能夠開疆拓土,百姓們就一定會安居樂業。
可如今眼前殘破的景象,一瞬間就把他引以為傲的政績都割得支離破碎。
他不敢相信,自己會走上一條背離民心的道路,更不敢相信太子劉據的造反,真的是為了他的名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