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情天子南唐李煜傳1(1 / 3)

第一章 帝王悲歌

一、 曇花一現的皇帝夢

大唐景宗哀帝天祐四年(公元907年),哀帝李柷被廢,次年被節度使朱溫用毒酒賜死。唐王朝自唐高祖李淵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滅隋建國,截至唐景宗天祐四年(公元907年),長達兩百八十九年的唐王朝徹底為藩鎮所滅。天下遂分為五代十國,這是繼魏晉南北朝以後的又一次大分裂。天下四分五裂,五代十國這個長達半個多世紀的藩鎮割據時代由此展開。

五代史稱: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十國史稱: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北漢等十多個割據政權。隻因五代王朝相繼在中原更迭,故而被視為朝代。以上十國實際上遠不止這些,隻是這十國相對較大,構成影響。

梁是叛臣朱溫滅唐後建立的第一個分裂政權,以開封為都城,史稱後梁。朱溫早年曾參加過震驚一時的唐末黃巢起義,黃巢起義徹底顛覆了唐王朝的統治,後來投降唐朝以後被賜名為朱全忠,唐中和三年(公元883年)又被派為宣武軍節度使。隨後因鎮壓黃巢起義有功,被封為東平王。天複元年(公元901年)進封梁王。此時的大唐已名存實亡。唐天祐元年(公元904年),朱全忠殺害宰相崔胤,逼迫唐昭宗遷都洛陽,並誅殺宦官數百人,徹底消除了禍害唐王朝一百多年的宦官勢力。不久,朱溫又殺害了唐昭宗,立昭宗之子李柷為皇帝,廟號唐景宗,也是大唐王朝的最後一位皇帝,帝號唐哀帝。唐哀帝天祐四年(公元907年),朱溫又廢除了哀帝,次年又毒殺了景宗,大唐徹底宣告覆滅。朱溫因此成為千古罪人,他滅了唐王朝便釀成天下四分五裂的局麵,百姓民不聊生。唐王朝在的一天,諸侯便不敢有稱帝的念想,朱溫開了頭,其他諸侯便爭先效仿,各自為王。有其父必有其子,這位梁太祖朱溫做皇帝沒多久便被自己第三子也就是後來的梁廢帝朱友珪給殺害了,殺父弑君最後稱帝。朱溫四子朱瑱打著為父報仇的旗幟討伐梁廢帝朱友珪,便又殺兄稱帝最後卻成了末帝,朱溫家族實在可笑可悲。梁王朝是藩鎮割據勢力自然不被認可,也不能長久,一心想要立足中原,一統天下,稱霸於各諸侯,常年與周邊的晉國交戰,導致國力衰退,最終滅亡。曆時十七年,經太祖朱溫、廢帝朱友珪、末帝朱瑱三帝終於被後唐所滅。

公元923年,梁被晉王李存勖滅後,建立唐王朝。李存勖即為唐莊宗,史稱後唐。後唐莊宗李存勖是唐末河東節度使李克用的兒子,沙陀族出身的李克用任命河東節度使期間,奉命駐守太原,被封為晉王。梁太祖朱溫在位時,曾多次猜忌過李克用,幾次想要暗殺李克用,都被李克用拚死突圍得以逃脫,李克用最終與朱溫勢不兩立、水火難容。朱溫代唐稱帝以後,李克用仍然用唐天祐的年號,故晉成為梁最大的威脅。李克用死後,兒子李存勖承襲晉王爵位。梁貞明元年(公元915年),梁王朝的河北鎮守鄴王楊師厚死,河北群龍無首,一時間陷入了空前的大混亂,李存勖便以晉王之尊率兵進軍河北,平息河北內亂,形成梁晉對立局勢。李存勖隨即在河北魏州(今河北大名縣)稱帝,國號唐,定都開封,改元同光。同年,唐軍滅亡梁,便定都洛陽。曆莊宗李存勖、明宗李亶、閔帝李從厚、末帝李從珂四帝,享國十四年,後唐王朝也是五代十國時期,疆域最大的王朝。

公元936年,後唐王朝被石敬瑭所滅,建立晉,史稱後晉,石敬瑭是為晉高祖。後唐清泰三年(公元936年),太原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勾結契丹,認契丹皇帝做父,並以幽雲十六州為代價,在契丹皇帝的扶持下登基稱帝,都城也在開封,經高祖石敬瑭、出帝石重貴二帝,曆時十二年。石敬瑭是靠勾結契丹出賣後唐,建立起來的政權,這個人更無恥,說到底他是個賣國求榮的卑鄙小人。最後,石敬瑭的契丹皇父終究還是拋棄了他,終被契丹所滅。

漢,是劉知遠建立,定都開封,史稱後漢。劉知遠也是沙陀部人,後晉天福七年(公元941年)七月,任太原留守、河東節度使。晉開運三年(公元947年),契丹攻陷後晉都城開封,晉滅亡。劉知遠曾有意向契丹稱臣進貢,但中原人民堅決反抗契丹,就連各鎮諸侯也拒絕與契丹來往,劉知遠擔心一旦向契丹稱臣必然激起民變,於是他便采取了觀望態度。晉亡後,劉知遠為了不歸降契丹,被迫自立,在太原稱帝。遼兵北撤以後,劉知遠隨即出兵占領洛陽、開封,順勢收複了後晉未失守的河南、河北諸州,隨後改國號漢。曆高祖劉知遠、隱帝劉承祐二帝,前後隻有四年,是被後周所滅。後漢樞密院使郭威帶兵反叛漢,攻陷開封,皇帝被殺,後漢告亡。

公元951年,叛臣郭威滅了漢,建立周,史稱後周,郭威是為周太祖。後漢乾佑三年(公元950年),郭威以樞密使身份出任鄴都留守。劉知遠臨死前為兒子選了幾位有能力的輔政大臣,無奈朝中一些小人心懷不軌,將矛頭對準了幾位輔政大臣,對他們進行肆意的誹謗、攻擊,並在隱帝麵前進讒言,這才讓漢隱帝劉承祐開始猜忌幾位輔政大臣,便動了殺機。同年十月,漢隱帝誅殺三位輔政大臣,又派人去謀殺郭威,郭威不得已,以“清君側”的名義發兵開封。最終攻陷開封,隱帝被殺,隨後改元稱帝。定都也在開封,經太祖郭威、世宗柴榮、恭帝柴宗訓三帝,曆時十年。五代王朝最終止於後周。

時任後周殿前都點檢趙匡胤謊報軍情,在領兵抵禦北漢和遼的進攻時,在開封東北四十裏地的陳橋驛發動了曆史上著名的“陳橋兵變”,滅亡後周。趙匡胤在手下部將的一致慫恿和推崇下,黃袍加身,建立大宋王朝,趙匡胤便成了後來的宋太祖。中原再次得以統一,長達五十三年之久的藩鎮割據時代宣告結束,宋朝正式接替了唐朝的統治。

與五代一時期的還有十國。十國政權由於盤踞中原以外,故不作朝代。十國之一前蜀開國皇帝王建,許州(今河南舞陽)人,少年時期本為地痞無賴,以屠牛販私鹽為業,當地人稱之為“賊王八”。黃巢起義期間投身唐軍,長安淪陷後他奮不顧身保護唐僖宗安全。後來被唐僖宗封為四川節度使、壁州刺史,唐僖宗收複長安後,王建升任禦林軍宿衛將領。唐僖宗光啟二年(公元886年),唐僖宗再次逃往興元(今陝西漢中),任命王建為清道使。王建盤踞蜀中,勢力逐漸向四周擴張,最終不滿梁政權,自立為皇帝,國號蜀,史稱前蜀,定都成都。疆域包括四川大部、甘肅東南部、陝西南部、湖北西部。曆高祖王建、後主王衍二帝,享國三十五年。

後蜀開國皇帝孟知祥。公元925年後唐滅亡前蜀,以孟知祥為西川節度使,孟知祥入駐成都後,於公元932年殺東川節度使董璋,得東川領地。公元933年被封為蜀王。後唐閔帝應順元年(公元934年)孟知祥稱帝,國號蜀,定都成都,史稱後蜀。疆域包括四川大部、甘肅東南部、陝西南部、湖北西部。經高祖孟知祥、後主孟昶二帝,傳國三十一年,公元965年被宋所滅。

南吳太祖皇帝楊行密。唐昭宗景福元年(公元892年)楊行密為唐淮南節度使,據揚州。天複二年(公元902年)受封吳王。建都廣陵(今揚州),稱江都府。南吳政權疆域包括江蘇、安徽、江西和湖北等省部分地區。唐天祐二年(公元905年)楊行密去世,其子楊渥繼位,南吳大權從此旁落。南吳經太祖楊行密、烈宗楊渥、高祖楊隆演、睿帝楊溥四帝,享國三十六年,為南唐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