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猶豫不前(1 / 2)

聖龍曆753年十月初五,廣陵帝祭奠聖靈。這是聖龍皇帝們在位列九五之後的慣例。原本,聖龍帝國的祭奠聖靈的儀式是在泰山舉行的,但是自從當年出現了聖龍皇帝遇襲案之後,就改在聖龍山進行。(詳見四海鞭揚)

這一天,朝中的文武大臣、各國的使節都參加了這一盛典,其規模之大,僅次於聖龍皇帝的登基儀式,即使是被軟禁的風雨也獲準參加。

由於涼、夏之戰的大捷,使得聖龍的國威再次提升到聖龍河大戰後的最高點,即使回顧聖龍帝國的曆史,如此受到萬國矚目,並在天下格局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對於閉關鎖國之後的聖龍,也是很久沒有發生的事情了。作為皇帝的廣陵帝顯得非常得開心──他自然是把這一切當作了自己的功勳。

不過,參加儀式的各國使節和朝中的大老們卻個個神色凝重,因為傻瓜也知道,在大戰之後緊接而來的是處理風雨的問題。

這絕對是一個難題。

對於聖龍的達官貴人來說:風雨軍這次建功甚偉,理當論功行賞;但是風雨毫無疑問是一個問題人物,他獨立於聖龍的體製之外,並顯示出威脅到聖龍體製的可能性。

殺之,則國內士氣民心不服,搞不好會激起兵變,反而催化了聖龍現有的矛盾;不殺,則養虎為患,稍不留意,猛虎歸山、潛龍騰淵,勢必天下大亂。

對於各國使節而言,則更加複雜了。一方麵他們並不希望聖龍出現一個強權人物,另一方麵他們希望風雨能使聖龍大亂特亂──一個太過強大的國家絕對是別國的威脅。

此外,從短期利益的考慮,西方各國大多出於對製衡呼蘭的考慮,希望東方有一支力量進行製衡;在麥堅的聯絡下形成了聯盟的東方各國,由於風雲世家的關係,對於風雨抱著即使拉攏不成最好也要讓他搞得天下大亂的態度。

所以很令人諷刺的是:日後成為各國夢魘的風雨,在此時反而得到了各國的大力支持。

祭奠聖靈之後的禦宴上,作為眾人焦點的風雨則一幅優哉遊哉的樣子,半點都沒有顯出為自己安危擔心的樣子。

卓大小姐很盡職的伴隨在風雨的身邊,也的確幫了風雨不少的忙。身為侯門千金的卓靜雯對於這種社交的場合自然是司空見慣,而且也是應付自如。在她巧笑倩盼之下,化解了風雨一次又一次的笨拙舉動,使得對於這類事情一竅不通的風雨不至於鬧出大笑話。

她一身雍容典雅的宮廷晚裝,在端莊中又不乏俏皮,美?動人又落落大方。在她身邊的風雨則一身蟒袍,在眾多年老昏聵的大臣中顯出年輕與活力,懶散的神情,隨意的姿態,都令人感受到人物的卓爾不凡,鶴立雞群。

這一男一女的搭配,頓時成為禦宴的一個亮點。

由於兩人的身份特殊,自然引起了各方勢力的巨大震動。李中慧如此安排的政治目的完全達到了,無數人都在心裏暗暗猜測,這是否預示著權力的萬花筒又一次轉出令人眼花繚亂的結果,甚至有人聯想到,風雨軍和高戰一係是否會有聯姻的打算。

在禦宴的另一個角落,林玉寒手捧著皇甫華交給他的盛滿了酒的玉壺,思緒萬千。

他恨風雨!

林玉寒生在將門,軍中許多將領都是他外祖父和父親的門生袍澤,朝中的許多官員也由於高戰的緣故,而對他百般巴結,在同齡的年輕人中自然是養尊處優慣了,所到之處猶如眾星捧月,從小頤氣指使,眼高於頂,自詡為聖龍軍事天才,明日之星。

原本在他看來,風雨十足是一個無用的人,既無膽也無謀。很可惜,還沒等他有機會在戰場上展露鋒芒、塑造輝煌,就是這樣一個他根本看不起的風雨,連續幾次大戰,名揚天下,為人矚目。

在軍事上,風雨創造了傳奇和神話,注定名垂史冊,已經是當代青年崇拜的偶像了。

在政治上,驅逐外寇的崇高威望和手中的數十萬大軍使他在聖龍的權力鬥爭中舉足輕重。

尤其不能讓林玉寒忍受的是:在大皇子的寢宮,自己敗給風雨之後,是靠了曉蘭擋在身前才活命;而在錦州戰役之後,這家夥更是成了自己父親的救命恩人。

人們談到風雨的時候,是他的輝煌勝利,是他的年輕有為,是他的救國偉績,是他的以德報怨,是他的豁達大度,是他的錦繡前程……

這一切,在林玉寒看來,本應該都是屬於他的。他感到自己仿佛作了一場怎麽也醒不過來的噩夢,前途、功名、勝利、鮮花、崇拜,這些原本注定屬於他的東西,一夜之間全部變成了風雨的,更令他氣憤的是外祖父居然關照他要向風雨賠罪,甚至一度還要他把曉蘭讓出來,徹底斷絕和這個女人的交往。

賠罪?

將門虎子要向這個暴發戶賠罪?還要把自己的女人讓出去?

林玉寒的血氣在心頭洶湧。

身為高戰的外孫,他自然知道自己家族並不準備和風雨明爭,雖然他還不清楚今天表妹的舉動是否得到了家中長輩的許可,但是他很了解家族絕對不會允許自己的私怨摻合到這場政治鬥爭中來。事實上,家族對於同風雨講和的傾向越來越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