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湮沒塵土(1 / 2)

“真冷啊!”

在一處破敗的茅屋裏,哥舒行文喃喃自語道。

聖龍曆753三月,從呼蘭本土浩浩蕩蕩出征的五十萬呼蘭健兒,如今已經所剩無幾了。隻有千餘名忠心耿耿的親兵,始終守候在統帥的身邊。

其餘的人馬不是戰死沙場,就是琢磨著如何投靠到張仲堅的門下。在朝廷的政治鬥爭中失勢,又在戰場上失去軍隊的哥舒行文,無論如何都不是這些攀炎附勢者繼續效忠的對象了。

神誌迷離的哥舒行文似乎又回到了少年時代。

身為草原自由騎士的自己,在遊曆中遇到了大可汗,還有許多一樣誌同道合的兄弟。為了草原不受欺淩,為了親人不受迫害,熱血沸騰的年輕人拿起了武器,向強權抗爭。

那是多麽美好的日子,一起殺敵,一起流血,一起喝酒,一起歌唱。

兄弟之間手足情深,不拘小節。

拔刀出劍,馳騁大漠,求得隻是一個快活!

慢慢的,征服了部落,攻克了城池,統一了草原,跨越了沙漠。

然而隨著時間在流逝,事情也發生了變化。

曾經言笑無忌的兄弟起了隔膜,曾經反抗強權的勇士變成了鎮壓異族的屠夫。

當年僅僅是想吃飽喝暖、不受人鳥氣的理想,變成了排斥異己、掠奪財富的霸行。

自己是怎麽了,居然也會像當年欺負自己族人的國家一樣,不遠千裏,來到別人的家園燒殺捋略。最可笑的還是到頭來和自己曾經打敗過的敵人一樣,身敗名裂。唯一可惜的是那些跟隨自己背井離鄉、萬裏遠征的孩子,他們是因為對於大可汗的崇拜、對於呼蘭帝國的熱愛和對於自己的信任而來的,如今卻埋骨異鄉,天人永隔。

今年的呼蘭將是人人披麻、家家哀歌了吧!

自己也會被整個呼蘭恨之入骨吧?

聖龍曆753年十月二日,這樣想著的哥舒行文在微弱的呼喚著“大可汗”的呻吟中,離開了人世。

這位一生征戰無數、武功赫赫的沙場宿將,最終以一個武人的歸宿結束了自己的人生。令人諷刺的是,他在曆史上最引人關注的不是早年仗劍天下的俠義之名,也不是追隨大可汗橫掃東西的豐功偉績,而是晚年所經曆的風雨及其麾下將領迅速崛起的著名戰役。

在權力鬥爭中敗給了張仲堅,在戰爭中又為風雨和風雨軍做了鋪墊之後,這位倔強的老人熄滅了生命的最後一點火焰。他用自己的生命來開啟了新時代的大門。對於張仲堅而言,他除去了國內最後一支反抗勢力,得以大刀闊斧的實施自己的政略,將呼蘭帝國重新統一起來;對於風雨而言,呼蘭南方兵團的潰滅令他有了充裕的時間整頓自己的根據地,為應付聖龍的內戰和日後輝煌的遠征打下堅實的基礎。

但是無論是張仲堅還是風雨都對於這個老人抱以敬意。在風雨的回憶錄中,曾經如此感歎:“為了民族的富強,必須進行對外的擴張(也許是軍事,也許是政治,又或者是經濟);然而,極度的擴張必然帶來強烈的副作用,猶如飯吃得太多必然會撐死一般。哥舒行文是一個極力想自強的民族的殉葬品,然而下一個會是誰呢?什麽時候才會不再出現如此的悲劇呢?”

、、、、、、就在哥舒行文彌留之際,風雨軍的將士也在為碧蛇軍統領百裏錫舉行氣氛凝重的葬禮。

百裏錫是在對抗呼蘭狂騎兵的時候陣亡的。

他率領身邊的五百輕騎兵奮不顧身的攔住了狂騎兵發動的猛攻,為秋裏率領騎兵趕過來贏得了時間,也使得風雨軍在狂騎兵橫掃千軍的進攻中減少了大量的傷亡。

事實上,在整個戰役中,百裏錫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當神龍戰車第一次被呼蘭騎兵突破的時候,是他率領第二梯隊即使補上,避免了風雨軍的全軍潰敗。

是他呼喊著振奮軍心的口號,衝殺在戰場的第一線,激勵著全軍將士的士氣。

是他巧妙的燃起濃煙,發起騎兵的襲擊,打破了戰鬥的僵局,迫使哥舒行文為了減少自己的傷亡而首先出動戰略預備隊,從而使得秋裏的戰術得以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