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沙場結盟(1 / 3)

就在白起運用城上強大殺傷力的防守器具不斷支援風雨,而風雨則被迫逐步向城門靠攏的時候,似乎整個戰局已經被哥舒行文牢牢控製住了,正在按他的設定在演進。

哥舒行文展在遠處的高坡上,臉上露出了微笑──他將成為第一個強攻倫玉關成功的將領了。

於是他輕輕的抬起了手,身邊的軍隊開始行動起來。

他們冒著倫玉關城樓上不斷發射的石塊和弓箭的襲擊,開始渡過河,準備對倫玉關發起最後的總攻。

這時候不可避免的會發生某種程度的紊亂──麵對遠處不斷有石塊襲來的渡河部隊的陣形或多或少的有些混亂;在戰場上的軍隊經過如此長時間的戰鬥不免有些疲累;見到己方的主力開始行動、勝局將定時,心理上理所當然的有些鬆懈。

這一切本來是很細微的,在如此的戰局上本應該毫無影響。可惜天意中斷了哥舒行文奪取的倫玉關的計劃。

──遠處突然卷起了滾滾塵土,鐵蹄陣陣。

風雨善謀

秋裏善襲

白起善守

洛信善戰

這四句話可以說是對早期風雨係將領作戰風格的有力概括。事實上,在倫玉關大戰就是對這四句話的最佳驗證。而在戰鬥達到白熱化的時候,當中的兩句就成了戰鬥勝敗的關鍵。

──秋裏善襲,白起善守。

“這場戰爭如果沒有白起將軍高超的防守能力,倫玉關必將會陷入一場艱苦的攻防爭奪戰中,根本無暇支援城外的統帥;而如果沒有秋裏將軍在關鍵的時刻展開致命的騎兵突擊的話,那麽整個戰役鹿死誰手恐怕就沒有人能夠說得清楚了。

不過最令我佩服的仍是統帥,身在如此慘烈戰鬥之中,依然能夠洞悉整個戰局的發展,並且最終運用高明的手段將已經與原先布局大不一樣的戰役引向有利的結局,這不僅需要優秀的軍事素質,而且還需要獨到的政治天賦。

所以在我的心目中,真正決定勝敗的還是“風雨善謀”這一句。

──帝國上將軍趙亮的回憶錄

從側門繞過來的秋裏的秋風兵團終於出動了,整個風雨軍隊中最精銳的部隊開始了整場戰役中最關鍵的突擊。

一萬重騎兵手持著長矛,憑借著衝鋒的高速度所帶來的強大衝力,很快的衝破了有些疲憊、有些鬆懈、被即將到來的勝利麻木的呼蘭人的陣形。

秋裏選擇的突擊時機極其精確,突擊的地點更是高明。

整個呼蘭軍隊被攔腰一刀,半渡中的呼蘭軍更是遭受了猛烈的打擊。

輔以重騎兵強行突擊的是輕騎兵的遊擊。三萬名輕騎兵在戰場上呼嘯來去,把呼蘭人打得暈頭轉向。

刀光閃閃,人仰馬翻。

到處是廝殺聲,到處是幹戈碰擊。

被這次突擊打得還沒反應過來的呼蘭人,隻聽到整個戰場上都喊著:“聖龍聯軍殺來了,全軍被前後夾擊了”之類的口號,一時間人心惶惶。

這次攻擊倫玉關,呼蘭人最害怕的就是前有名關擋路,後有聖龍聯軍的追擊。

最要命的是全軍的最高統帥哥舒行文被堵在河的另一邊,無法及時的帶動士氣,有效的組織軍隊反擊。

於是整個呼蘭軍隊陷入了各自為戰的困境。

當七月的晚風拂過戰場的時候,已經有近十萬呼蘭騎兵和四萬多聖龍的戰士永遠的長眠在這裏。沒有民族之分,沒有身份之別,這些馳騁沙場的男兒終於在沙場上尋找到了自己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