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鼓手咚咚咚~哪些英雄是笨蛋 -[痛快日記(1998)](2 / 2)

大家都在“犧牲小我”,可惜的是,他們成全的那個“大我”,我們實在不太認得。

我其實很佩服孔子,他的行為,和他說的很多話,我都很喜歡,即使是“無欲則剛”這四個字,都是很簡明有力的智慧。

可惜很多自以為敬愛孔子的笨蛋,把孔子打扮成一個不可違逆、香火繚繞的大聖人。凡是他為了傳遞生命樂趣所說的話,都不多介紹,相反的,他訓人的話,卻一再引用,搞得大家都覺得他有夠煩。

更失策的,是逼著整天被訓的我們,還要活生生的把這些訓人的話,一字一句背下來。

要我們不討厭孔子,很難吧?

還好我並沒有因此討厭孔子。因為我讀到了他的欲望,他的夢想。

為了想試試看他治理國家的構想,他召集幾十名依然相信他的學生,陪他一起在各國之間流浪。

光是替他們一群人想想洗澡的事情,就夠頭痛了,更不用提沒事就遇上盜匪,有時還誤闖國際戰區,動彈不得,好幾天沒飯吃。

孔子肯吃這些苦,當然是因為他對自己的期許、有大規模的夢想、有影響別人的欲望。

這樣的孔子,當他說出“無欲則剛”這話時,應該是“感慨”多過“訓人”的吧?應該是“如果我也能沒有欲望,就肯定是無敵鐵金剛”的語氣吧?

一旦把孔子從“至聖”的十字架解開,讓他跟我們一起做人,他馬上就可愛多了。

承認孔子是有欲望的、承認我們是有欲望的。不要對欲望感覺內疚、感覺害怕,才可能活得有力氣。

4

平劇裏當然也有很多角色,是活不出力氣的。

通常,隻要這角色是個神,就沒什麼力氣——

豬八戒是很有活力的,他根本就是“欲望的單人示範大樂隊”。孫悟空也有活力,他的野性難以馴服。可是隻要鏡頭一轉像天界,舞台上就會出現各式各樣木頭木腦、麵無表情的神仙,從官位最小的土地公,一直往上到玉皇大帝,隻要一出場,氣氛馬上冷下來,原因很簡單。

這些神仙,既無欲望,也無夢想,上場來要不就是為了交代故事,要不就為了擺幾個好看的姿勢,戲演到他們身上,怎麼可能不降溫?

當然,《西遊記》的戲裏,也頗有幾位神仙,出場時聲勢浩大,出手時霹靂閃電的。像隨身帶隻土狗的二郎神,老是捧著降魔杵的韋陀,都能跟妖怪打得火爆熱鬧。

可是,他們還是看起來就很沒勁,因為他們“不知為何而戰”。他們像“古裝的機器戰警”,專門負責打架,打完就閃人,連話都沒什麼好說的。

我小時候,看著他們漂亮的金臉、漂亮的武器,就已經會忍不住感歎:“多浪費啊,打扮得這麼漂亮……卻活得這麼死板……”

如果是人生,誰甘心老是演這種無聊的角色呢?

沒有欲望的人生,真是空洞得嚇人哪!

5

我大概從看戲這件事裏,得到了一些免疫力,不再把欲望,當成有損尊嚴的東西。

我學會辨識生命中熱力的來源,學會痛苦可能比快樂更珍貴,學會欣賞徒勞無功之人生的精彩。

我也了解一些似乎是永恒的原則。

這原則驅動了所有人活下去,古代人或者當代人,神話的人或者寫實的人——

做為人,如果我們低劣,那是因為我們的欲望低劣。

如果我們高貴,那是因為我們的欲望高貴。

文明,向我們展示品味,這品味的功能,是讓我們得以分辨欲望是低劣的,或者是高貴的。

卻不是教我們變成沒有欲望的人。

沒有欲望,恐怕隻能變得乏味,而不是得到智慧。

看戲,當然不是什麼了不起的教育。

隻是我碰到的學校教育,相形之下,鄉願得太可笑,太閃避責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