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菩薩是最勤奮的菩薩、最精進的菩薩、最不願意休息的菩薩。她願意一天到晚救度眾生,不怕工作多,不怕眾生困難多,所以可以說是最忙的菩薩;她不是懶惰菩薩,不是歡喜休息的菩薩,是最勤奮的菩薩。
她的道就是“予人玫瑰,手有餘香”。
她一隻手,救人救得少;兩隻手,救人也有限,所以她就要千手千眼,千手,可以救大千世界的眾生;千眼,可以照顧大千世界的眾生,她所照顧的眾生,都是受苦的眾生;她所救度的眾生,也是有災難的眾生。
觀音菩薩的“觀”,就是觀看。觀看什麼?觀看這個世界。世界上的什麼呢?音聲。一切眾生在困苦艱難的時候,就想起來,想起誰來啦?想起大慈悲父、大慈悲母。大慈悲父是誰?觀音菩薩。大慈悲母是誰?觀音菩薩。想起來怎麼樣呢?他就念“南無觀音菩薩,南無觀音菩薩”一念“南無觀音菩薩”,觀音菩薩就用千眼智能看見,用天耳智能聽見;於是就用智能手救這個眾生。因為眾生不是分開有災難的,百千萬億眾生,同時都有災難;在同時,有百千萬億眾生,稱念“觀音菩薩”,同時都得到解脫,同時都得到快樂。因為這樣,所以叫千手千眼觀音菩薩。
菩薩就是幫助人的。你若能幫助人,你就是菩薩;我若能幫助人,我也是菩薩。你若不幫助人,你就是羅刹;我不幫助人,我也是羅刹。羅刹和菩薩,正是相對的。你看羅刹鬼女,也生得很美麗,和觀音菩薩差不多;但是羅刹鬼女就自私自利。所差別的,就是一個隻知道利己,而不知道利人;一個隻知道利人,而不知道利己。隻這一相反,所以觀音菩薩相貌很圓滿,羅刹女相貌也生得不錯,但是心地不同,就是有這一念之差,就在這個地方分別。
所以你若想學觀音菩薩道,就是去幫助人、利益人。若說:“那我沒什麼力量,第一我沒有錢,第二我不會講法,我怎麼利益人呢?”現在我告訴你:“慈悲嘴,方便舌,有錢沒錢都作德。”慈悲嘴,嘴要慈悲不罵人。方便舌,舌頭要做方便舌。方便舌,不是盡講些是是非非。如人家本來有意見,你能用方便機巧的話語,把這兩個人的意見,都給講和平,調和世間的鬥爭,調和世界上的戰爭,這都是方便舌。有錢沒錢都作德,有錢也可以作德,沒有錢也可以作德。你有錢當然是更好一點,沒有錢也不必擔心,也不用說:“我很窮的,怎麼作功德呢?”作功德,就是要你存好心、行好事,做一個好人!
千手千眼──怎麼會有一千隻手呢?這是念《大悲咒》修行所證得的威德神通相。
我們念《大悲咒》,你不要看得這麼容易,這麼簡單。《大悲咒》這三個字,要宿世善根深厚才能遇見。如果沒有宿世的善根──不單有善根,而且還要深厚──不要說念《大悲咒》,就是連《大悲咒》三個字也沒有機會聽到。所以說,乃至名字不可得聞,何況得見。況且你得見著,而又能持誦,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可以說,百千萬劫難遭遇,百劫、千劫、萬劫都不容易遇著。
我們現在是宿世深厚的善根成熟了,所以才能聞到《大悲咒》的名字,才能學習、誦持《大悲咒》神妙章句,才能離開經本背誦《大悲咒》。這都是有大善根,宿世有不可思議的種子,才能遇到的。
所以今天來看《千手觀音》的人,都是有善根的。你想一想:這個世界上,沒有聽見《大悲咒》名字的人有多少?世界上有善根的人有多少?所以我們現在能聽見《大悲咒》的名字,看《千手觀音》都要生一種歡喜的心、慶幸的心,生一種難遭難遇的心!你不容易遇見《大悲咒》啊!遇到《大悲咒》,切記不要輕易放過去!
千手千眼有人說:修大悲陀羅尼,才能得到千手千眼。這千手千眼,有什麼用呢?我們每一個人有兩隻手、兩隻眼睛,已經很好了。兩隻手可以拿東西,兩隻眼睛可以看東西,要那麼多隻眼有什麼用?要那麼多隻手幹什麼?現在是科學時代,這研究起來,這麼多手,沒有用的;這麼多眼睛,也沒有什麼用。那麼你要是嫌多,就不需要修大悲法。
現在把“千眼”先解釋解釋。你有兩隻眼睛,但把兩眼閉上,就看不見東西;要睜開,才能看見。若有千隻眼睛,這隻眼睛閉上休息休息,把那隻眼睛睜開,換一換,你看!這不是妙法嗎?你把這隻眼睛閉上休息休息,又睜開兩隻眼睛,不單兩眼,而且有千眼那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