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白山腳下有個叫柞樹川的小鎮,小鎮的東北角有家飯店,門麵雖不大,卻因為有個新穎別致的名子而吸引了諸多食客。光顧小店既能觀賞到著名書法家張道北老先生親筆提寫的“豬拱嘴飯店”五個大字,還能品嚐到老板柳青姑娘親手拌的“豬拱嘴”。既飽了口福,又飽了眼福。一舉兩得的好事,豈不美哉。豬拱嘴是長白山地區獨有的一種黑蘑菇,有手指蓋大小,這種蘑菇極特殊,不能煎炒,隻能涼拌,輔以佐料調製後,哏硬硬筋道道,鮮美無比。
涼拌“豬拱嘴”成了柳青飯店裏的一絕,不論遠近的客人光顧,都要點這道菜,久而久之,竟傳出這樣一句話,‘不吃豬拱嘴,等於沒到長白山。’
這天上午,豬拱嘴飯店來了一 高一 矮兩個男人,打過招呼後,逕直到雅間落座。他們是柳青飯店是老主顧,到柞樹川投資辦廠的廣東客。
柳青親自為兩位送上茶水,然後,禮貌的問道:“二位老板今天吃點什麼?”
“辦廠的事進展很順利,我們兩個很高興的啦……,要慶祝一下啦……,炒幾個好菜,上瓶好酒,還要請老板喝兩杯啦……,感謝你多日的關照啦……”來客拖著廣東腔,一句一個長長的‘啦’。
“謝謝老板盛情,我還要照顧客人,以後機會多的是,等我有空一定陪二位好好喝兩杯。”
“機會不會再有的啦——,今天不喝你一定會遺憾的啦——,我們……”
柳青聽了高個子沒說完的半截話,急忙問道“怎麼,你們要走?”
“不,不,不是走,是去訂購設備,很快就會回來的啦。”矮個子趁柳青不注意,狠狠的瞪了高個子一眼。
“二位老板千裏迢迢來這裏投資辦廠,鄉親們一直存有感激之情,為了感謝這一個多月對小店的支持,今天我就陪二位好好喝幾杯,這桌菜,算我的,我請了。”說完,柳青轉身進了後廚。
兩位廣東客是親兄弟倆,高個子叫黃阿福,矮個子叫黃阿貴。盡管年紀不大,做起生意來鬼點子蠻多。象田裏的泥鰍,滑的很。他們看中了供銷社倉庫裏的20噸幹薇菜,運到南方準能賺一筆,美中不足的是這批薇菜在晾曬時有所疏忽,沒經鹽水醃漬,根部約半寸長跑漿木化了。這在等級上將大打折扣,要想賣個好價錢,必須將木化的部分剪掉。可要把這20 噸比頭發絲粗不多少的薇菜一根一根的剪一遍,工作量可想而知。如果每人每天剪5公斤,得約4000個工作日,每個工作日按10元支付,就是四萬元。付了這筆整理費那他們可就沒大賺頭了。兄弟倆經過幾天的苦思冥想,終於想出一個不花錢的辦法來。
第二天,他們找到鎮長孫為國,說是經過幾天的考察,決定在這裏辦一座山菜加工廠。鎮上也早有這種打算,隻是苦於沒有資金,遲遲沒能落實,現在來了財神爺,當然是求之不得的,一拍即合。立刻決定,將鎮中心小學騰出來做黃家兄弟的臨時廠房。
兄弟倆在鎮政府門前貼了告示,招收200名工人,男女不限,月薪800元。這天大的好事吸引了村民,人們奔走相告,僅兩天的工夫,就有800多人報名。人滿為患,取舍難定。兄弟倆向鎮長提議,擇優錄取。考核的辦法,就事論事,當場練兵。每人剪20斤薇菜,前200名剪完者錄用。
鄉親們哪裏知道這是圈套,他們辦廠是假,白使喚人是真。待薇菜剪好後運走,他們就再也不回來了。
沒用三天,20噸薇菜剪好交齊,質量全都合乎標準。兄弟倆的計劃成功了,高興的不得了,就想來到豬拱嘴飯店慶祝一下,然後裝車發貨,將菜拉走。沒想到飯店老板還要請客,真是說走運啥都走運,這頓酒錢又省下了。
服務小姐端上一桌豐盛的酒菜,柳青起開兩瓶五糧液,三個人你一杯我一杯的喝了起來。喝酒之前阿福曾叮囑阿貴千萬千萬要少說話,別把底抖露出來。可幾杯酒下肚,自己也暈呼了,兄弟倆你一句我一句侃了起來,把生意場上的戰績全都講了出來,柳青也被兩人的情續所感染,一連和兄弟倆幹了三杯,又到廚房親自拌了一盤豬拱嘴。
第二天早上,服務員剛打開店門,見阿貴用手捂著臉,阿福兩手不停的搓著,兩人的嘴巴都象高老莊的豬相公現了原形,努力的向前撅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