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快樂的時光(1 / 3)

前言

時間的長河中,我們默默行進,無限美好的時光凝成了我們生命的全部,生命不可以重來,但是我們可以去回憶,回憶是淡淡的溫馨,讓我們一起去,重拾起那段時光,再一次觸動心弦。

第一章快樂的時光

白牆連著黑瓦,綠樹繞著阡陌,鳥兒在林間輕唱,遠處有“哞哞”的叫聲,嫋嫋的清煙升起於黑瓦間,漸漸融入天空,似與白雲為伴。遠處大團大團的似雲似霧,環繞在山間,青山如黛,此刻在或厚或薄中依稀透出一點,那惺忪中的身影在慢慢的清昕。一點紅光隱於山塵,眨眼間,光似穿透大團白色覆蓋物,絢麗、壯觀,一輪紅日從天邊染染升起。這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在這樣的日子中,心也會放晴。

躥上二樓的一片金銀花把大部份的枝丫都鋪在了樓麵上,淡淡的清新味在空氣中蕩開。我望向山尖那輪紅日,時光似乎在此刻停留,心裏、眼裏都是愜意,隨著輕微的風放飛。

喜歡沉醉於這相對的靜默中,時光在淡淡的留戀中,凝望嬌陽,與風嬉戲,或是在清洌的泉水中與魚兒、螃蟹捉迷藏,扳著牙非要捉住他們的嬉喜……。那時的時光,纖塵不染,隻有心主宰著憑空的遐想。想長大,想看外麵的世界,想著外麵的世界有多精彩,想著想著,心別提有多澎湃,意氣風發,激昂文字,驚濤拍岸,險峰破空,多種情緒融入,人就癡了。

“吃——飯——了!”父親的長長脫音響起,我快速地撤去自己的遐想,吃飯這件大事比什麼都重要。饑餓的每一個細胞還在刺激著我的每一根神經,多麼希望有一頓美餐養養胃。在艱苦的年代,父親總會有很多方法讓我們對美食回味無窮。父親帶我們去尋美食的情境,仿佛就在昨日,隻是一眨眼的功夫;我腦海中的記憶,隻有這一刻最燦爛,她是一幅銘刻在心中的永不褪色的畫。隨著鄉間小道,我們透著期待,激動,在變動的步伐中,那條隨山彎延、盤桓的流沙河,就出現在眼前。河畔成片的亂石、沙灘、野蘆葦,野鴨子、白鷺、布穀等許多鳥兒在此——這裏是她們的天堂。我們的到來,打擾了她們,驚叫聲咋起,成群結伴,天空中的黑點越來越多;隻有那小雀兒,不知死活,老是在我們的前後左右打轉,人近去遠,偏頭望著人們,利用她們嬌小的身形,在葦間翻飛,臂有挑釁的味道。我與為戲,輕拾小石子,輕手輕腳,瞄準,再擲出,這小鳥何其靈敏,輕輕一個翻飛動作,遠一段距離又聽到了她得意的叫聲。我作無奈何狀,看著前方,流沙河就在眼前。

扔掉鞋子,卷起褲腳,水聲咋起,魚兒驚慌的身影在水中恍動,逃竄之路是那麼的沒有規則,各自為主,慌不猜路,一不小心,就掉進了我們為她們設計的陷阱中,快速抬起撮箕(一種用竹條編的),魚兒便在裏麵跳。不遠處,傳來父親的聲音,“一條石趴子,我摔到岸邊,快撿。”我有敏銳的嗅覺和犀利的眼睛,快速躥上岸邊,尋著方向而去,那魚便在我的手中掙紮,隨機進入了我們自帶的桶中,驚起一陣騷動,這家夥養胃的東西,總是一些小魚、小蝦的。

一絲涼風吹起,忍不住,一個寒顫,皮膚上起了一點激皮。山尖,太陽在漸漸落下,晚風中有炊煙吹過,望向擁擠的桶中,頓感時光易過。咽了一下口水,回應著饑腸;光著腳丫,走向沙石灘,提起鞋子,收拾起我們的魚兒,回家的路突然覺得有些長了,恨不能三步並作兩步。走上河堤,沙灘上還留有我們的腳印,鳥兒卻已在那歡唱。沾了水的沙子附在腳上,雖沒有鞋子的束縛,依然擦得腳疼,趕快找一小溪邊,洗淨,穿上鞋子。離家越來越近,饑腸轆轆,守著桶中的魚,又有了一種小小的滿足。

掩映在那片綠色田野中的農莊,確已是萬家炊煙,迫不及待,跳進家門,收拾起桶中的魚兒。母親用盆端出麵粉,和上清清溪水,魚兒沒入麵粉中,再加上一點鹽;炭爐子上,油在鍋裏飄出香味,隨著“滋啦,滋啦”的聲音,附著麵粉的魚兒沒入油中,滿屋飄香。那金黃金黃的魚兒,端上飯桌,鬆、軟、脆,入口,輕咬牙,在淡淡的油香中連骨雜也不剩,全化入肚中。對美食的回味,一種溫暖,一種愜意,還有那淡淡的滿足感。

艱辛的日子中有父親在,父親總會變著花樣,讓我們解饞。匆匆的步伐,穩健的身影,剛毅中透著儒雅,世事的滄桑承載在父親的雙肩,透著軍人的幹練。記憶中的父親的步伐是我心靈深處那淡淡的風向標,指引我走向成長的路,多麼熟悉而又溫馨;夢裏時常徘徊在我的耳邊,來去匆匆,卻又充滿愛的步伐啊!永遠雋刻在我的心靈中,不隨歲月而流逝。

我們兄妹三,從小生活在農村,跟隨母親一起生活。那時的農村,正由集體化轉為個體承包私有化,打破了吃大鍋飯的集體分配製,人人都崇憬著美好生活。個人的辛勤勞作,正在逐步走向富裕化。母親起早貪黑,伺弄手裏的那一畝四分地。為了我們能過上好的生活。

從部隊轉業以後,父親到了地方武裝部隊,後因母親的原因,還有這山水清靈的地方吸引了父親,父親調到了母親生長的小山村,在農機局工作,平是要到廣大農村,支持農村的農技發展,機械化、科學化的操作,正在讓農村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日子正在越過越好。父親每月的固定工資,加上母親的辛勤勞作,我們兄妹三,總算沒有忍受饑餓的折磨,但腸胃裏,還是經常缺乏油水,對美食的向往,就是我們當時最強烈的願望。

我們兄妹三和母親分得的土地,一畝四分地,這使得年幼的我們,知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棲的農村生活的艱辛。生活雖然艱辛,卻也給了我們很多童年的單純快樂時光。美麗的風景隻能是在畫中,生在畫中的人,不知覺的就成為了人們眼中的一道風景。美麗如斯的小鎮,纖陌如絲的小村,纖纖細流,滋潤著小村,如發絲般盤綿著小村;小路、細流,凝視環山而彎延流淌的流沙河,晨風中有炊煙飄向空中,嫋嫋娜娜,漸行漸遠中消失在遙遠、蒼茫、浩瀚的遠空。有白雲飄過,風起雲湧間,我的視線模糊了,有微風吹過耳邊,我伸出雙手,真實地抓住了風的翅膀,曠野中隨風而起的日子,多麼美妙,感覺在飛,希望在飛。簡簡單單,擁有美麗心情,就這麼簡單,和夢想一起飛翔。簡單的心思,純淨的思維,快樂總是隨處可得。

農村的生活,總是簡單而樸實的,在寧靜、安祥中進行著。花開又花落,輕輕、悄悄地來,淡淡而去,多姿的人生在各處上演著不同的故事,結局總是殊途同歸。多年以後,我依然深切地懷念著這與世無爭的日子,雖然,我已不習慣那種寂寞的日子,但她永遠是我心中一塊無暇的玉,雪山上潔白純淨的雪,不隨時間久遠,地域而變化。

時間伸出枝角,拉著我走向,小小的我。定格在那一刻的時間,是多麼的神奇,外婆披著金色的夕陽向我走來:“妞妞,該回家了。”而我,卻忘記了時間,光著腳丫,正在田埂上埋頭專心地找著什麼。近了,近了,小小的手裏有一把新鮮的、嫩嫩的毛撮草剛剛還沒有冒出頭的花,她埋頭在兩片嫩葉中,入嘴,嫩嫩的、鮮鮮的,還有一股甜絲絲的味道,這是我的小吃之一。我伸手就遞給外婆,把我的好吃的毛撮草花遞給外婆。外婆慈愛地說,“丫丫,你吃吧!”可我不依,硬往外婆嘴裏塞上一些,絲絲的、甜甜的清香味,便漫延在我和外婆的口中。我留戀在時光中,夕陽中的時光是多麼美好,還有我那慈祥的外婆!外婆牽著我的小手,開始給我猜謎,一聽這個,我馬上安靜了,乖乖地跟著外婆走。我喜歡外婆,喜歡外婆永遠猜不完的兒歌式的謎。“金兜兜,銀係係,樹上結著小燈籠;遠看一座廟,近看無神道,廟前走過了,鬼在樓上跳……。”我使勁的猜著,小臉上滿是思考的疑問。一問一答間,路在我們的腳下越走越遠,回家是多麼輕鬆的事,我快樂的回家之旅,小小的旅行,小小的滿足。

外婆裹著小小的腳,走路其實對她是一種折磨,小小的我,又怎能明白這些,一味地纏著外婆,帶我去玩。母親忙於田間勞作,大部分時間都消磨在了那片土地上——那片,我們的希望之土上。從集體分配製到土地私有製,那時候的農村,還沉浸在靠勤奮勞作,就能從土地產金子的思維模式下。勤勞的人們啊!起早貪黑地忙著,希望能改變自己的生活局麵。狂熱的勞動場麵,依然震撼著我。田間地裏,四處是忙碌的身影,缺少油水的肚子裏,饑餓轉化成了動力,一部勞動的變奏曲。對勞動的熱愛,對生活的崇憬,幸福啊!是那枝頭掛著的,紅的、綠的,紫的…..,越看越有希望。小小的我,不能明白太多,但是能隨時感受著這種熱火朝天的場麵。我喜歡這種場麵,它似乎也在我心裏埋下了希望,埋下了生活的熱情。我纏著外婆,培著我穿行於田間地裏,一邊是尋找我生活中的美食,一邊也是看看這生活的場景——如一首搖滾歌曲,全力以赴地釋放著所有的熱情,觀眾也跟著瘋狂。外婆似乎也很享受這種生活,對我有求必應。她澆水,隨便整理下地間雜草,或是在田埂邊上摘些東西,隨時照應著我。我自個兒玩得歡,我逗蟋蟀,輕輕移開田埂邊的一些小土塊石頭,就會發現它們,很好找的,我用毛毛草伸進伸出的,逗著它們,它們伸著兩根長長的觸角,立在那兒,不知道,是怎麼回事,是什麼東西啊?它們小心地試探著,愣愣的,好象是未開眠。我不想逗了,毛草一用勁,它們感覺到了危險,趕快跑出,三跳兩跳,就又消失在了另一個土塊下。我翻開另一些土塊,這裏出現了一個身修長長的,背上有黑白花點的小蟲子,我們叫它放屁蟲,你隻要一用力按著它,它就會從屁股後麵,“噗哧”一聲,放出一團白煙,有一股刺激性的怪味。我不亦樂乎地找著我田野裏的小夥伴們,玩得愉快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