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忙裏忙外(1 / 2)

兩年以後,已經十四歲的童敏步入小學五年級畢業班,她一直以優秀的成績排列在全班名次第三以內。這兩年來,她也有很大的變化,樂觀開朗,勤奮好學,也沒有再離家出走。

童遠雖然比童敏小一歲,由於之前童敏輟學一年的緣故,現在弟弟童遠卻比姐姐早升了一年,已經到鎮上的古美中學就讀初一年了。

初一年的學費比小學一下高出兩三倍,這個家庭瞬間有些壓力了。爺爺心裏想著,明年童敏也要上初一了,如果不再想點其他的門路,單靠這樣農作物換取錢財,很難支撐這樣一個大家庭,後麵還有三個小孩,也陸陸續續進了小學。

爺爺已經做了多年豆腐販賣,但也要靠人力挑著豆腐到隔壁村莊,挨家挨戶叫賣,收入微乎其微。他老人家在賣豆腐的同時,也在詢問熟人,最近要做什麼收入才會高一些。

有人跟他建議養羊。說爺爺孫子多,羊不用太多成本,隻要孩子拉到山上去吃草,吃飽了再牽回來就好了。爺爺覺得他們說的有道理,說來就來,當場把自己積攢半年多的錢,買了兩頭母羊回來。

爺爺牽著兩頭小羊羔回到家裏,孩子們高興的很,因為這是孩子們第一次麵對麵接觸小羊羔,是不是的“咩咩”叫著,童敏直接把羊牽到房子後麵山頭去吃草。她知道,這是爺爺為了他們兄弟姐妹的學費而買來的,因此她也對這兩隻小羊羔格外喜歡。

她與童遠兩人年紀差不多,爺爺給他們姐弟倆下達任務:每天放學回來要放羊,童遠在鎮上就讀初一年,放學後要走半個小時的路才能到家,爺爺就讓他放星期五和兩天周末時間。星期一到星期四由童敏負責,放羊的同事要帶上鐮刀,順便在河邊割一捆青草回來。

因為傍晚放學回來,太陽已經要下山了,最多也就一個多小時時間,羊也吃不飽。所以爺爺就以這樣的方式,順便割一捆草回來,晚上可以喂羊。

但這樣要放養將近一年的時間,羊才會長大,那個時候才能收到錢。孩子的學費負擔越來越重,壓得姝鄲與爺爺有些喘不過氣。童敏的養父梁文林是別指望了,他在這個家裏,隻要不搞破壞,就萬事大吉,最怕他經常無理取鬧。

爺爺想盡各種可以增加收入的法子,種草菇。村裏大家種的都是水稻,收割水稻以後,有許多稻草可以回收回來繼續利用。

他雖然已經六十多歲,但身體還是很健朗。種草菇瑣碎的事情特別多,也特別忙,他特意去找隔壁村有種草菇的人學習技術,其實要準備東西非常多,比如搭建草菇棚的木材、許多塑料布、透明膠帶、稻草、火山灰......

在自家的田裏搭建了一塊兩百多平方米的草菇棚,爺爺請了兩個村裏的小夥子,還有堂哥來幫忙,他們男的就在忙著搭建棚子。童敏與媽媽還有弟弟就去準備稻草,把稻草浸泡在爺爺事先挖好的水池裏。

爺爺有條不絮的分配大家的工作,大家起早貪黑忙裏忙外的,這樣整整忙碌了將近一個星期的時間,終於把草菇棚搭建完畢,浸泡在水池裏麵的稻草,也全部上了架子,弄得整整齊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