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因著孝莊之事整整休朝了半月,其實康熙的心思如今算是都放在了念雲的身上,也是想給承祜和保成一個處理政務的機會。三個月後,康熙什麼人都沒有說,而是早上一上朝,就宣布了禪位的消息。
“各位愛卿,朕今日是有一個重要的消息宣布,如今朕已經立了太子,太子雖說年幼,但是這些日子的表現也不錯。太子這些日子在處理朝政的問題上做的非常好,行事謹慎,遇事果決,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在政事方麵朕覺得已經做的很好了。還有大阿哥一直在太子身邊輔佐,朕很是放心。這些日子,太皇太後的薨逝去朕的打擊太大,皇後的身子也不好,朕也是百感交集,心力交瘁,感覺已經是力不從心了,今日朕決定禪位給太子。”
康熙的話一出,滿朝的官員都已經震驚了,如今的皇上正是壯年,在這個時候禪位,讓所有人都接受不了。這時候,幾位老臣率先跪下下說道:“請皇上三思,如今的皇上正值壯年,怎麼能退位,請皇上三思。”
然後,滿朝的文武都跪下說道:“請皇上三思。”
康熙依舊看著所有人說道:“朕禪位的決心已經很堅定了,已經從三個月前朕就開始考慮這個問題了,如今朕更是決定已定。現在已經是八月了,朕正式將皇位傳給太子,就這幾日挑個好日子舉行禪位禮吧。”
這時候,保成站了出來,跪下說道:“皇阿瑪,請您三思,如今兒子年歲還小,還不足以擔當這個大任,還希望皇阿瑪能多教導兒子幾年。”
保成其實很不願意康熙退位,他聽到過康熙說等他們長大後就禪位,然後帶著念雲去遊山玩水。他心中也明白康熙退位後說不定就離開了,他從心中舍不得康熙和念雲,他本就不想做這個皇上,他隻想自己的皇阿瑪和皇額娘不陪在自己的身邊。
康熙自然是明白保成的心思,於是說道:“行了,太子起來吧,太子的心思朕明白,但是朕的心意早都已經定下來了。朕這次傳位的心思不會變的,朕也不想再耽誤時間了,太子如今已經夠坐上這個位置的資格了。就算是朕退位了,朕還是會住在坤寧宮裏,太子有什麼疑問朕隨時可以給你解答。”
這時候,滿朝文武還是不死心的說道:“皇上,請您三思,大清朝不能沒有您。”
康熙則是笑了笑說道:“這個世界上沒有誰都可以的,朕從小就將太子按照儲君在培養,如今他比朕更適合這個位置,他可以勝任。朕八歲的時候就做皇上了,那時候朕還不懂事,而太子如今很好,交給太子,朕放心,你們也可以放心。禮部,準備吧,今日朕就下這道禪位的聖旨,明日起這個皇位就交給太子了。”
所有人還是說道:“請皇上三思。”
康熙隻是淡淡的說道:“各位愛卿,朕心意已定,另外朕在禪位前宣布,封大阿哥為胤祾為攝政王,太子十六歲之前凡事都要和攝政王共同商議,另外同裕親王,恭親王,純親王三人好好輔佐太子。退朝。”
康熙說完後就離開了,沒有給任何人留下一個提出意見的機會,所有人也隻好接受這個事實。
康熙說完後感覺整個人都輕鬆了,看著身邊的梁九功說道:“梁九功,今日就將禪位的聖旨發下去,其餘宮殿都先不動,將朕的東西明日起都搬到坤寧宮去。所有政事都讓保成去處理,朕明日起就不上朝,不理政了。”
“是,奴才明白。”
下午,梁九功就帶著聖旨先來到了毓慶宮,“太子爺,請您接旨。”
保成聽後也明白是什麼聖旨,隻好跪下說道:“是,兒臣接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餘聞皇天之命不於常,唯歸於德,故堯授舜,舜授禹,實其宜也。皇太子胤礽文韜武略、秉性純良、恭儉仁孝。上敬天地宗親,下愛護天下子民。有堯舜之相,秉聖賢之能,憂思國計、振朔朝綱,堪擔神器。朕為天下蒼生福澤計。立為新帝,肇基帝胄,承天應人。普天同慶,大赦天下,著於朕禪位後登基。”
梁九功宣讀完詔書後,保成就立刻跪下,“兒臣,謝皇阿瑪恩典,皇阿瑪萬歲萬歲萬萬歲。”
梁九功這時候看著保成說道:“太子爺,皇上已經說了,明日就搬去坤寧宮和皇後娘娘一起住了,您過幾日也就可以搬去乾清宮。皇上說了,赫舍裏一氏,後宮和兄弟姐妹的冊封,都讓您自己定,皇上不參與,登基大典的時候要宣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