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已然提前妥善安排好軍事部署之後,劉禪深知接下來的事宜才是最為關鍵的。

那便是其父親——漢昭烈帝劉備能夠立足於世間的根本依據——仁義。

“高福,你隨朕到皇城外去走一走。”

自從黃皓被誅殺後,劉禪便尋覓了一個看起來相對較為老實的太監高福來侍奉自己。

兩人經過一番喬裝打扮,隨即來到了鬧市區中以體察民情。

“皇……劉老爺,這裏好生熱鬧啊!”

高福看著街麵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不禁慨歎道,自幼被送進宮中的他哪裏曾見過如此場景。

劉禪並未回應,而是徑直朝著鬧市區外走去,他所要查看的並非這些繁榮景象。

果不其然,兩人剛走出二裏地,此處的環境便已截然不同。

此刻他們所處的乃是一片破舊的居民區,狹窄的街道坑坑窪窪,兩旁是搖搖欲墜的房屋,牆壁斑駁,屋頂的茅草也稀稀落落。

空氣中彌漫著一股貧窮與衰敗的氣息。

百姓們有的神情麻木地蹲在自家門口,雙眼空洞地望向前方,似乎對生活已喪失了希望;

有的則滿臉愁容地站著,唉聲歎氣,麵容憔悴得仿佛曆經了無數滄桑。

一些孩子穿著破爛且沾滿汙漬的衣裳,在角落裏嬉戲玩耍,他們的小臉上也帶著些許疲憊,身上更是髒兮兮的,頭發也亂糟糟的。

一個小男孩赤著腳,在泥土地上跑來跑去,他瘦骨嶙峋的胳膊揮動著,仿佛在追逐著某種看不見的快樂,可他的眼神深處卻隱藏著對生活的迷茫與無助。

旁邊一個小女孩則安靜地坐在一塊石頭上,眼神中透露出與年齡不相符的哀傷,她或許是在想念著離去的親人,心中滿是恐懼與不安。

劉禪見此情景,心中不免湧起悲愴之情,雖說亂世造就英雄,但英雄的成就皆是建立在百姓的骸骨之上啊……

“砰!”忽然一聲響,一個老者摔倒在地,劉禪見狀連忙叫高福上前將老者扶起。高福聽聞後趕忙將老者扶起,輕輕拍打著他的後背。

過了一會兒,老者悠悠轉醒,看著劉禪和高福,眼中滿是迷茫。

“老大爺,您沒事吧?”高福輕聲問道。

老者歎了口氣,緩緩說道:“哎,已經幾日沒有吃飯,餓暈了…這日子可真難熬啊。”

劉禪望著眼前的景象,心中一陣刺痛,他暗自在想:這些百姓過得如此艱難,皆是因為戰爭,我一定要為他們做些什麼。

他趁機問道:“老人家,這裏以前便是這般蕭瑟之景嗎?”

老者無奈地搖著頭說:“以前倒還成,不像這般模樣。可後來咱們蜀漢天天打仗,家裏的壯丁都被抓走了,地也沒人種了,家裏的存糧越來越少,吃的都快沒了。”

旁邊一個婦人接口道:“是啊,以前雖然也不富裕,但好歹還能維持,現在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劉禪心中滿是愧疚,他自責地想著:都是以前的“我”未能治理好國家,才讓百姓們陷入如此困境。

他又問:“大娘,您說的以前是指什麼時候呢?”

一個中年男子皺著眉頭回憶道:“以前先皇和諸葛丞相在的時候,雖然也有戰事,但對咱們百姓還是很照顧的,那時候我們的日子還算有點盼頭。”

另一個百姓也附和道:“對啊,那時候感覺生活還有希望,不像現在,一片迷茫。而且國家連連北伐,連連失利,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是盡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