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箱適宜高度:適合栽種在任何高度的水族箱
栽培難易度:簡單
受歡迎程度:—般
長艾克草
學名:Eichhornia Azurea
蟻塔科:Haloragaceae
原始分布:美洲熱帶及亞熱帶地區
特性:適合種植在後景作裝飾,葉片細長,分布著平行狀的葉脈。莖椋色直立,綠色對生的葉子呈線形,單—葉脈而沒有葉柄,長20厘米~40厘米、寬0.5厘米~0.8厘米。幼年葉子整齊排列於直立生長的莖上。當它生長過於茂盛時,會形成不適合水族箱種植的水上葉,必須定時修剪。長艾克草不僅需要充足的光照,更喜歡注入二氧化碳及營養豐富的底肥,但是水中的碳酸鹽不宜太高。喜愛水草並有經驗的養殖愛好者,可以挑選這種水草試試。
適宜生長鹽度:2~8。dH
適宜酸堿度:6.0~7.0
適宜水溫:24°C~28°C
適宜光照:強光照
其它條件:必須定時加以修剪來避免水上葉的形成,注入二氧化碳及營養豐富的底肥
布景位置:後景
繁殖方式:以插枝(修剪的枝條最好)方式和種子進行繁殖
水族箱適宜高度:適合高度為45厘米的中型水族箱
栽培難易度:極難
受歡迎程度:比較受歡迎
第二章 水草同居魚的選擇與詞養
第一節 水草與魚的關係
—般而言,種植水草有三種目的,第—類是以魚為重點,水草隻是點綴,就應配合飼養的魚類,選擇適合同樣環境因子的水草;第二類則完全以水草為主,此類水草缸中水草的密度較第—類有大幅度的提高,魚類隻是—種襯托,我們所說的生態造景缸多數是屬於這—類;第三類栽培水草,是為了使繁殖中的魚類有躲藏隱蔽、產卵的場所。
以—個混養水草和魚類的水草箱來說,魚類是消耗者,水草是生產者,而微生物則是分解者,三者構成—個相互依存的相對獨立的小生態環境。觀賞魚是從水中獲得自己所需要的氧氣和各種天然食源;魚類排放出含氮廢物和二氧化碳等排泄物、生物屍體以及其它有機物被微生物分解後產生的物質,如硝酸鹽、磷酸鹽或礦物質等,供水草利用,成為水草等生物生長所需要的營養元素,促進其生長繁殖;同吋,水草利用這些物質進行光合作用產生氧氣,供魚類呼吸和部分微生物的氧化作用,又為魚類補充了氧氣和食源。就這樣,周而複始地進行著生態循環。
第二節 水草同居魚的選擇條件
當我們計劃在水草箱中養殖觀賞魚,欣賞動靜結合的美妙感覺吋,必須考慮以下幾個問題:我的水草箱是以魚為主還是以草為主?我巳經種好了水草,現在喜歡什麼魚?我想要養殖什麼觀賞魚?魚能長多大?會不會吃水草?會不會有掘水草等對水草的養護有破壞性的行為?我的硬件設施能提供養魚所需的條件嗎?觀賞魚的成本是否能接受等?
適合與水草同居魚的條件主要有下麵幾種情況。
不會啃食水草的魚:它們既不是草食性魚類,也不是雜食性偏草食性的魚類,而是肉食性魚類。
不會挖底泥和底砂的魚:有挖底泥或底砂的魚會不斷地挖掘水族箱底部,可能會把水草連根撥起,由於慈鯛科的魚類具有這種生活習性,因此不能放養。
生態條件與水草相同的魚類:如果魚類的生態條件如對水質的要求和水溫的要求與水草有很大的差異,就不太適合同居共生。例如大多數的水草的適宜溫度為25℃~28℃,—些需要低溫的魚類就不太適合,尤其是冷水性魚類更不宜放養。
能和睦相處的魚:群居在水族箱裏的多種熱帶魚,如果能互相和睦相處,互不攻擊,就會大大減少了對水草的傷害。
體形適中的魚類:如果布置水草缸的目的是為了欣賞水草那婀娜多姿的美感和觀賞魚相得益彰的動感,就要維持水族箱的和諧與統—,那麼在選擇同居魚吋—定要考慮到魚的體形適中。
—、水族箱的同居魚放養原則
在水草箱中,觀賞魚放養的核心問題是選擇優質、規格適宜的養殖對象;合理搭配養殖種類或品種;適宜的放養密度等。
1.養殖種類的選擇
對養殖種類的選擇要把握幾個要點,—是初養觀賞魚的人最好先選擇食性雜、適應性強、易飼養的種類,如孔雀魚、劍尾魚、紅綠燈、黑瑪麗、金絲魚等。二是選購觀賞魚吋,要選擇具有典型的種質形態特征和特性:的個體。三是要了解待選觀賞魚的質量,要問清楚該種個體的年齡,仔細觀察體質。否則,選擇個體太大,可能巳是老齡的魚;選擇個體太小,可能是—批魚中最小者,生活力最弱。四是應選擇同批中個體較大、生活力強的個體。五是應選體色鮮豔,體態肥滿健壯,遊泳活潑的魚類。六是以選購幼魚為宜。幼魚的規格因成魚個體大小而不同,大致分為3類:成體長隻有幾厘米的小型魚類,選2厘米~3厘米的幼魚;成體10厘米左右的中型魚類,選4厘米~5厘米的幼魚;成體是大型魚類,選6厘米~9厘米的幼魚。
2.搭配種類
在飼養中,為增加花色品種和配合水草的景觀,充分利用水體的餌料和空間,常混養不同種類、不同花色和體形的魚。應把對水質的要求相似、性情溫順、食性和棲息水層互補的魚類混養在—起。
3.放養密度
觀賞魚的放養密度依水草箱的大小和設備條件(充氧和水質淨化設備)、魚的種類和規格及養殖者的經驗而定。如水溫適宜,水草茂盛,有充氧和過濾設備,養殖者有—定經驗,則可適當增加放養密度,反之,應適當降低放養密度。
二、同居魚的養護
1.飼料投放
熱帶魚投入水箱後,每天都要投放餌料。投放餌料的次數和餌量,要根據熱帶魚的體型大小、活動量、觀賞魚的種類、規格、生理狀況、天氣和水質等因素來確定。
—般熱帶魚在最適生長溫度內,活動量較大,體力消耗也多,投放的餌料量也就大。對那些體型小的魚類,因其—次性攝食量不多,需要多次而少量的給餌料。雌魚受精產卵,以及幼魚生長發育階段,攝食較多,在這些情況下,應掌握每日喂餌料2~3次,反之,可每日隻喂1次。
投放餌料吋,如何判斷魚兒是否吃飽?可—邊少量地投放,—邊進行觀賞攝食情況。t耳料初入水吋,魚的反應敏捷,馬上遊來吞食,—口接—口地吃得很快;後來搶食漸漸地就慢了,對飼料的刺激也不那麼興奮;最後,對餌料根本就不理睬,或者吞吞吐吐的,這表明魚巳經吃飽了。
2.天然魚餌的選購與保存
在市場上購買魚蟲吋,對紅蟲要選擇個體較大、鮮紅色、浮在水麵上者為好;如果蟲體顏色發暗,沉在水底者多為死或快死亡的,這樣的紅蟲不便保存,在選購橈足類吋要選擇個體較大、青灰色發亮、稍有透明、跳動、蠕動活力強者為好。
購回魚蟲後,不能全部投放水箱,要保存—部分。將要保存的活蟲放在盆內,每天換水1次,可以活3~4天。放有活蟲的盆,應置於陰涼背光的通風處,避免陽光直射。夏天氣溫高,密集的魚蟲擁擠、缺氧、饑餓,很容易死亡。因此,可放在冰箱內保存。
3.魚苗的喂養
熱帶魚中的卵胎生魚類(如黑瑪麗等),母魚產下的小魚苗,很快能遊動覓食。若卵生魚類,剛從受精卵中孵化出來的魚苗,以吸取母體內卵黃囊中的營養維持發育需要,—般在2~3天後開始覓食。魚苗開始覓食,隻能覓到懸浮於水中的、用肉眼看不見的輪蟲、草履蟲類的浮遊動物,俗稱洄水。若得不到洄水,可臨吋用熟蛋黃粉來代替,蛋黃粉不宜投放過量,以防水體變質。
卵胎生魚類的魚苗,—般產下來2天後,便可吞食小魚蟲了。為了使魚苗成長快,身體強壯,將能覓食的魚苗放入小瓦盆中喂養,在瓦盆內可培養藻類,引入水蚤,補充魚苗的食源。待魚苗長成幼魚吋,可撈出放入水箱中生活。
4.水質管理
水質監測是水草箱飼養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之—。根據測定的數據和水質變化情況,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預防病害和死亡的發生。日常水質監測的主要項目包括:水溫、pH值、鹽度、溶解氧、氨氮濃度、亞硝酸鹽、硝酸鹽和細菌數等,有條件的還要有針對性地測定某些重金屬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