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出發前,六叔公突然一拍大腿,扭頭和村長嘀咕了幾句,村長立刻反應過來,又急忙跳下馬車,跑回了衙門大堂。
秦大川一臉疑惑,還以為是這倆老頭有什麼重要東西忘帶了,可沒一會兒就見到村長拉著無為老道士一起出來了。
秦大川見狀瞬間明白了過來,但也沒攔著。
這種事情,隻要村長他們高興,今後能住著安心就好。
很快,兩名衙役就坐在最前頭趕著馬車出發了。
這兩名衙役都是因負傷從北榮軍退伍下來的兵士,一眼就瞧出這拉車的馬匹不簡單。
雖說因為長期拉車顯得有點髒兮兮的,但也掩蓋不住它們是戰馬的事實。
不過這兩人也不是愣頭青,盡管對新任縣尉的村子裏為何會有這麼多的戰馬感到好奇,也沒打算直接開口詢問。
而是準備等回去後問問老於頭,再私下打聽一下這些人的來曆。
一群人趕著車出了西門,圍著距離縣城五裏地的地方開始轉圈。
兩位衙役對這附近的地形都非常的熟悉,一個負責趕車,一個負責指著路邊介紹情況。
“大人,您看,這往北邊走是片荒地,沒啥村子人煙的,那條路就是通往寒峪關的官道。
往西邊走大概十裏地,有個大楊村,住的都是軍戶,大概有四五百人。
往縣城的南邊走,七八裏地外有三四個聚集的小村子,每個村子的人都不多,少的七八十人,多的一百多人。
這些村裏隻有一少部分是原住民,其他的都是從外地逃荒過來安排到這裏落戶的。
因著這邊村子多,所以好點的地方都被占了,要想在南邊這片尋摸一塊能盛納一千多人的地方建村子,得再往南走大概二十多裏地外才能有片合適的空地。
不過那附近適合耕地的良田不多,且用水也不太方便,需要從府城那邊找有經驗的打井師傅過來查看下有沒有地下河流經過,多打幾口井才行。
咱們再往東走,距離縣城大概三四裏地的樣子,原來有個村子,叫小楊村。
以前這可是全縣最富庶的村子,緊挨著縣城,土地肥沃,旁邊還有條大河流經。
但因著之前的戰亂,村裏人死的死、跑的跑,最後慢慢的就一個人都沒有了,活著的都遷到別的地方去生活了。”
李泉說著,張鐵就駕著馬車快速來到了縣城的東邊位置,這也是他們覺得最適合的地方。
這一路上,老道士一直拿著他的那個所謂的法器羅盤,時不時就要低頭看看。
然後一臉嚴肅的不停打量著周圍的環境,右手不停的掐指算著什麼,很有一股高人的派頭。
但看過了北邊,走過了西邊,又走過了南邊,他的眉頭都是一直緊鎖著。
尤其是走到村長和六叔公等人都比較心動的距離寒峪關最遠的南邊時,無為老道士更是一臉嚴肅的搖頭,直言這個方位不好,會相衝,不利於臨山村人的興旺發達。
等來到東邊的位置時,大家夥一下子就看到了一個廢棄的村莊。
說是村莊,應該是片遺址更貼切。
隻見那以前建造的土坯房早就因年久失修而倒塌了。
村子裏除了有幾口用石頭砌的井還算是能勉強用,其餘都是些殘破的籬笆和土牆塊,破破爛爛的,在一片片枯草堆裏若隱若現,荒涼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