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奇幻小說
如果問奇幻小說是什麼?也許很多人會回答不知道。不過,若是提起電影《指環王》、《哈裏·波特和魔法石》或者是電腦遊戲暗黑破壞神係列、《博德之門》係列、《魔法門》(包括《魔法門英雄無敵》)係列,相信大部分青年朋友都不會陌生吧?那麼,如果您知道前兩者是奇幻電影(而且都是由奇幻文學名著改編的電影)而後兩者是奇幻遊戲的話,您一定會對所謂的奇幻文學產生一個朦朧的認識——奇幻文學,就是講敘一些劍與魔法的故事,這些故事中往往有一些作者創造的非地球生物種族,比如說,長著尖細耳朵的精靈;又矮又粗壯的矮人(有些作品中翻譯做“侏儒”,但另一些作品中侏儒又是一類似但獨立的種族);矮小但又能無聲行動的半身人(有些作品中翻譯成“霍比特人”);肮髒醜陋又愚蠢的地精(有些作品中翻譯成“柯布林”和“哥布林”)……等等。
當然,還有龍,這種龍和我們東方傳說中的龍王、神龍之流不盡相同,而是西方世界的神話裏那種巨龍。
如果您明白了這些,那麼您已經對奇幻領域有了相當的了解,恭喜您!
不過,就是這些嗎?
不,不是的,並不完全是這樣。
奇幻小說並不全然是在作者的腦海中憑空捏造出來的產物,確切的說,它是一種作者對世界觀、人生觀的的反思和折射。舉例而言,奇幻小說中的精靈,一般隱喻著那些雖然有一定才能,卻免不了被驕傲自大、輕視他人、以自我為中心等等思想陰暗麵所左右的不合群的人;矮人則隱喻著堅韌不拔、善良淳樸,另一方麵卻又頑固己見不思變通的人;半身人隱喻著天性樂觀、喜歡安逸的生活、討厭任何一點動蕩變化,並因此而將自己封閉在社會之外的人;至於地精,則狠狠地鞭撻了那些貪婪、愚蠢而又殘酷的壞人們……所有的這一切,在客真實界裏,在我們的周圍,都能夠找到作為映襯而存在的客觀現象。
這就是奇幻小說的真諦。
奇幻小說是來源於真實世界而又超越了一般規律的文學藝術。它借助於一個個充滿傳奇色彩的故事,將廣大愛好者們帶入一個又一個新奇有趣的奇幻世界,這個世界裏的一切,我們看起來是那麼地陌生而又那麼地熟悉!於是乎,不由得我們不沉迷其間留連忘返……一本成功的奇幻小說,能夠給讀者打開一扇嶄新的大門,從而帶來無盡的遐想空間,這便是奇幻世界的獨特魅力所在。
在另一方麵,奇幻領域並沒有絕對的規律,它不是自然科學,不存在A成立,則於之矛盾的B便不成立的說法。由於每位作者立場和觀念有所區別,不同的奇幻小說的設定之間很可能存在著一些抵觸與衝突,這是沒有辦法勉強的事。此外,由於語言和翻譯方麵的客觀因素,也會導致一些認識理解上的分歧和出入。我們必須要認識到這些,才能夠更好地接觸與了解奇幻領域的作品。
那麼,要怎樣看待和評價某一部奇幻小說呢?
很簡單,不需要過分嚴苛地追究這部小說是否吻合我們所知道的每一條客觀規律,無論是魔法還是奇異的種族生物。也不要考慮它是否符合其他奇幻小說的設定和邏輯,隻要讓您覺得好看並且有一定的收獲,這便足夠了。
在國內,奇幻小說這幾年才逐漸起步,尚未能稱得上是走入正軌。然而,在歐美和日本等地區,奇幻文學(包括遊戲和電影)已經走過了相當漫長的發展道路。隨著這些作品逐漸傳入國內,很快變形成了一些相對固定的讀者群(包括遊戲愛好者和影迷)。
在短短數千字的卷尾語中,要一一論述它們,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於是,拙者隻好蜻蜓點水地說幾句淺嚐輒止的看法了。
在國內影響力最大的西方奇幻作品,大概是《龍槍編年史》係列,或許這是因為該係列小說比較早翻譯成中文,也比較早在國內問世的緣故吧。但是在國際上,卻非《魔戒之主》(即電影《指環王》的原著)莫屬。在現在流行的奇幻作品中,這是成書最早的一部,稱得上是奇幻領域的開山之作。另外,《被遺忘的國度》這一係列小說(遊戲)也具有相當的成就,比如說小說《黑暗精靈三部曲》和《冰風溪穀三部曲》以及遊戲《博得之門》係列。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問世不久的《哈裏·波特》係列小說和電影,由於其生動活潑的劇情和簡單卻又有趣的設定,非常適合快節奏的現代人的閱讀口味,從而迅速風靡世界,短期內便取得非常大的成功。
至於日本奇幻作品,則走的是另一條截然不同的風格道路。日式奇幻沿襲“勇者鬥惡龍”的套路,與本國的動、漫畫和遊戲等相關行業緊密結合,形成了一個相對獨立的流派,我們所熟知的《羅德斯島戰記》係列便是其最成功的代表作之一。
關於網絡團體創作網絡的普及給國內的奇幻領域帶來深遠的影響,無論您身在何地,隻要對奇幻感興趣,都可以輕易地從互聯網上迅速獲得大量的相關資訊,而隨著一個個中文奇幻站點的建立,大部分奇幻愛好者們短期內形成了相對開放而又穩定的團體,在這些團體中,大家可以就某一部奇幻作品展開充分的討論交流,網絡對國內奇幻文學的繁榮發展所帶來的促進作用,可以說是翻天覆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