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世界果樹大國,是世界上果樹起源最早、種類最多的原產地之一,堪稱“水果故鄉”。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國現有水果150多種,2005年栽培麵積已達到1003.5萬公頃,產量8835.5萬噸,成為世界第一大果品生產國。蘋果、梨、桃、李和柿的產量均為世界之首;葡萄、柑橘、香蕉、菠蘿和獼猴桃也居世界前5名。
但是,我國的果品貯藏與加工業卻遠未跟上果樹種植業的發展,較發達國家相比也尚有很大的差距,與我國作為世界第一水果生產大國的地位頗不相稱。我國果品加工量僅為全國水果總量的10%,人均果品占有量更低,加工起步較晚;品種單一,深加工綜合利用程度較差、附加值較低;設備及加工技術落後,還處於初級發展階段。
隨著我國的水果逐年增產,水果生產已經成為發展農村經濟的重要產業。如何充分利用我國水果的生產優勢,提高競爭力,開展果品深加工綜合利用將成為關鍵。發展適銷對路的果品加工業,也將會帶動水果加工、儲藏、運輸等相關行業的發展,進一步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為了促進水果加工技術的發展,編者編寫了此書。本書詳細介紹了以柑橘、橙、柚、蘋果、梨、桃、杏、李、柿等水果為原料的135種水果製品的原料選擇、工藝流程、製作方法、製品特點等,為讀者提供實用、經濟的水果食品加工技術。文字通俗易懂,技術可靠實用,適合果品生產企業、廣大農戶、果農及有關經營人員參考使用,也適合廣大家庭用戶閱讀,並可作為有關院校的教學參考資料。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考了一些相關著作,包括互聯網上的資料,在此一並致謝。由於作者水平有限,書中如有疏漏和不當之處,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2010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