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這樣子,在老鎮長的腦袋裏麵,則是另外一種想法,哎,現在的年輕人啊,就是囂張啊!這麼小年紀就跟人家私奔了額、、、、、、如果羽朵跟宣宇知道老鎮長心中的想法,真的不知道他們想哭還是想笑了。
老鎮長突然想到了前段時間,小孫子說的一個什麼詞語,非主流。不是主流的東西,都是非主流嗎?老鎮長清晰的記得,當初他問小孫子的時候,還遭到了白眼、、、、、、
“非主流指不屬於主流的事物,如文化上的次文化,宗教上的異端,人群中的異類等。非主流是相對於主流而存在概念。一個事物既可以從非主流變成主流,也可以從主流變為非主流(比如90年代流行的衣著打扮、語言文化等就從最初的非主流發展成主流)。
“大多時候,非主流的主體都難以被大眾社會所接納。曆史其實也正是如此。所謂的曆史,往往是大眾版的曆史,而不是以曆史的真相為曆史。”“非主流”當然是針對“主流”而言的,“主流總想要確認什麼,樹立什麼,劃定什麼。保持什麼。”主流是大多數人的思想,占有統治地位,不會被推翻,因為“非主流”畢竟是少數人。
非主流指年輕人打扮穿著方麵到了難以被大眾接受地步,故用非主流稱呼。也就是說人們隨著生活發展,追求的物質也因此改變了觀念。人們對吃喝穿著等一係列問題解決後,從此便對自己進行了物質上的戰爭,身體上的物質需求不斷的在增加。
從實際方麵講這個變化我們叫做發展,因為這種不斷在變化,所以我們就必須要用一個名詞代替,因此才說成非主流。當一個自詡為非主流衛道者去模仿其它非主流的時候。他就不再非主流了,他不再個性了,他隻是眾多非主流的複製版本,非主流也是現在青年用來表達內心的孤獨的一種手段。
通過“主流”與“非主流”這個問題從而擴大到曆史或者是這個世界,就像所說的“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裏”也是這個意思,有些事情能被少數人推翻;但畢竟還有很多事情是不可以的、無奈的。非主流本意指不往一個方向努力,和他人做的不同,後來被變化為在衣著等方麵與他人有差異,自認為獻出了個性。
一個事物在某個環境是主流,到了另外一個環境就有可能變成非主流(比如國外街頭藝人的街頭即興show,在國內上演肯定令人乍舌)。因此,沒有絕對的主流,也不會有絕對的非主流。如今的非主流已經成為扭曲文化,真正的非主流是目前所流行的朋克。”
“朋克?”得,老鎮長舊的問題沒弄明白,很快就提出了新的問題。
好在老鎮長小孫子蠻有耐心的。
“朋克,又譯為龐克。是最原始的搖滾樂--由一個簡單悅耳的主旋律和三個和弦組成。誕生於七十年代中期,一種源於六十年代車庫搖滾和前朋克搖滾的簡單搖滾樂。朋克樂隊朋克音樂不太講究音樂技巧,更加傾向於思想解放和反主流的尖銳立場,這種初衷在當時特定的曆史背景下在英美兩國都得到了積極效仿,最終形成了朋克運動。”
開始還是專心的講解,後來,老鎮長孫子的話題就有了不對的走向,他竟然說起來自己失戀的時候聽的歌曲,紋紋身什麼了的,當他抬起頭看到爺爺的臉有點微白的時候,立刻跑掉了。
而這一切就發生在羽朵跟宣宇的身邊,宣宇很有涵養,一點都不笑。可是羽朵則不行了,她笑得花枝亂顫,不過,那銀鈴般的聲響,還是很愉悅人的。
“對了鎮長爺爺,你知道奶奶家的那個藤蔓怎麼弄掉嗎?以前的時候好像沒有這麼多,現在都爬滿了整個老房子,有的窗戶都打不開了。”因為鎮長比奶奶還要年紀大,羽朵不知道怎麼稱呼,隻有也叫鎮長爺爺了。
藤是棕櫚科鱗果亞科省藤族中13個屬600多種植物的統稱。藤原產於熱帶地區。在非洲、亞洲及大洋洲皆有分布。藤與其他棕櫚科植物最大的分別,是它們多數為藤本,攀緣於其它植物上,與棕櫚科其他品種的高大樹幹相比,有很大的分別。在外表來看,藤的葉片與竹有點相像,但不論是葉脈或莖的形態都完全不同。現時世上有70%的省藤族植物都位於印尼。
一般來說,藤在經過加工成各種部件後,可以用來製作家具。不同品種的藤從直徑少於一厘米的,到約莫5-7厘米的都有。原藤在采集後,開皮後的藤皮可以作編織之用,餘下的部份可作為家具的骨幹。由於藤的重量很輕,而且很耐用,可塑性高,所製作的家具深受消費者青睞。
用於編織藤製家具的家族成員主要竹藤、白藤和赤藤。竹藤名為瑪瑙藤,被譽為“藤中之王”。這是價格最為昂貴的上等藤,原產於印尼和馬來西亞。它不但表麵美觀,又具有高度的防水性能,其組織結構密實,極富彈性,不易爆裂,所以經久耐用。另一種藤是赤藤,產量多,價格低廉,一般用來製藤架子、藤飾器等級別較低的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