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難堪的勝利(3 / 3)

大軍雖然僥幸躲過了洪水,但士氣卻因此變得低落下來,開封城周圍的府州也因為洪水的侵襲而變得殘破不堪,現在需要找一個安身之所重旗鼓,並且重新籌措糧草物資,以為後麵的軍事行動做打算。

牛金星的建議唯一讓王一凡斬除掉了羅汝才這個心腹大患,但現在幾乎已經完全失勢的羅汝才,王一凡卻不能再對他動手,相反還得好酒好肉地招待他,替他壓驚。

而因為少了羅汝才這二十萬大軍,王一凡的聲勢也減弱許多,根據探馬來報,不光是江南的敵人對河南躍躍欲試,就連陝西的李自成和四川的張獻忠也都虎視眈眈,起了前來進攻的想法。

但當時牛金星在提出借刀殺人這個計策時,王一凡卻沒有反對,那麼現在他也必須守住這個秘密,不讓外麵的將士知道,否則不惟他的仁義名聲掃地,就連周圍的義軍也都會有了前來討伐他的口實,跟著大舉來犯。

他暗暗後悔當初不該讓李岩帶著人馬去襄樊一帶追擊左良玉,若是這個足智多謀的軍師留在自己的身邊勸誡,一定不會讓自己犯下如此大的錯失。

這些天來,一路上看到的種種災民慘狀都在他的腦海裏不斷浮現,那一聲聲慘叫和呻吟聲害得他夜不能寐,兩個眼窩也因為睡眠不足而變得一片烏黑並深深陷了下去,更覺得頭腦昏沉,渾身無力。

他隻得下令,將人馬開到許昌附近,一麵重新休息整頓,一麵在當地征集糧草,此刻,一個消息從關外傳來,讓他吃驚不已。

洪承疇自出關和清兵在鬆錦一帶對峙後,起初還是嚴守法度並不急於進兵,清軍的統兵大將多爾袞見洪承疇的兵馬嚴整有序,頗有法度,倒也一時不敢前來進攻,也都深溝高壘地和他對峙起來。

雙方不斷派出小股人馬互相試探攻擊,一時間殺得不分上下、難解難分,但崇禎帝因為陝西、河南和四川一帶吃緊,急需要洪承疇打敗清兵率軍回師關內,因此他連連派出敕使命洪承疇主動出擊。

雖然洪承疇明知道清兵防禦森嚴而且人多勢眾,但在催逼之下也隻得帶著楊國柱、王樸、唐通、白廣恩、曹變蛟、吳三桂、王廷臣、馬科等八位總兵的十三萬馬步軍出戰。

而就在此時,皇太極卻親率大軍從盛京趕來增援,截斷了鬆山和杏山間明軍的聯係,並切斷了明軍的糧道。

洪承疇親率人馬衝擊清軍大營,卻被皇太極和多爾袞奮力打退,反而折損了許多人馬,營內將士因為缺糧而人心惶惶,更害怕清兵的勇猛,因而人人心懷逃意。

就在當日晚上,大同總兵王樸第一個率部逃遁,而馬科和吳三桂也跟著逃離,清軍趁勢掩殺,明軍的十三萬大軍頃刻間土崩瓦解,被斬殺者多達五萬三千多人,自相踐踏和被趕入海裏淹死的人更是不計其數,洪承疇隻帶著殘兵萬人,被清兵牢牢圍困在鬆山上,彈盡糧絕。

清兵在降將夏承德的內應下一舉攻破鬆山,俘殺曹變蛟等將領,生俘洪承疇。

而困守在錦州城內的祖大壽見外援已絕,便率眾出城投降,關外之地盡陷清兵之手。

起初洪承疇寧死不降,並以絕食相抗,卻最終在範文程的勸說下屈膝投降,拜皇太極為主。

而這個範文程,竟然正是上次王一凡出關追擊皇太極時,留在錦州城內的範秀才。

他因見袁崇煥被崇禎帝冤殺,王一凡更是當即造反,情知自己也會因此受到株連,便連夜逃往盛京,投降皇太極並得到重用,此次鬆錦大戰,就是出自他和多爾袞的調度和部署。

得知了這一切以後的王一凡深深歎了口氣,現在清兵羽翼已豐,已經具備了和大明爭奪天下的實力,而自己卻在河南一帶還未站穩腳跟,不由得更加憂慮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