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過了兩個時辰,王一凡和李岩重新彙合,並轉頭回到了朱仙鎮內,羅汝才和王栓等人也陸陸續續回來了,王家軍將士在這場一邊倒的戰役中大獲全勝,十七萬官軍絕大多數都被消滅。
其中左良玉隻帶著幾十騎人馬逃往襄陽,丁啟睿、楊文嶽和虎大威則逃亡汝寧一帶,而賀人龍則逃回了陝西,除了外麵還有王家軍的少量遊騎兵還在追殺官軍外,絕大多數人都已經奉命趕回。
王一凡這幾日因為籌謀決戰的事情睡眠很少,但精神卻異常興奮,他挨個聽取著將領們傳來的勝利消息,臉上不時路出滿意的微笑。
丁啟睿的官印、尚方寶劍和皇帝敕書全都被繳獲,雖然左良玉等幾個首要人物都沒有抓獲,但王一凡也已經心滿意足了。
他們一邊聊著,一邊哈哈大笑起來,旁邊的親兵端來麵條、蒸饃和紅燒肉,大家一邊吃一邊繼續談著,一點倦意都沒有。
王一凡緊張地布置起後麵的事情,讓大家就地在朱仙鎮一帶休整一夜,明日大軍立刻開拔,重新圍困開封城。
等眾人領命離去以後,他帶著幾個親兵在這一帶的營寨內巡視起來,看到營內堆積如山的武器、火器和盔甲,還有繳獲的騾馬等物資,心裏十分高興。
但是雖然救援開封城的官軍已經被自己消滅,但開封城卻還完好無損,剩下來恐怕又是一場惡戰。
想到這裏,他便回到帥帳中,倒頭就睡,這些天因為和左良玉等人對峙,他的神經一直都繃得很緊,此刻一旦鬆弛下來,就睡得異常香甜,甚至還破天荒地打起呼來。
不知不覺天已經亮了,一些將領想要找大元帥稟報事情,卻被親兵攔在帳外,告訴他們大元帥難得休息一會兒,不要驚擾了他。
等王一凡醒來的時候,已是日上三竿,他立刻起身,見外麵站了一群人,李岩和牛金星也在其中,便揮揮手讓他們走了過來。
李岩恭恭敬敬地說:“大元帥料敵如神,早算到左良玉的逃竄方向,依我看,這個左良玉此次擅自逃離,造成官軍大亂,他必然不敢在河南一帶逗留,很有可能去襄陽,這個襄陽城是南北交通的咽喉地帶,曆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若是被他占住了,就會擋住咱們大軍度過長江南下的道路。”
王一凡連連點頭:“不錯,襄陽城東連德安,南跨荊州,虎踞長江上遊,的確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地方,三國時關公占據襄陽,攻打樊城,威震華夏,逼得曹操甚至打算遷都以避其鋒,而後西晉更是相繼經營襄陽,終成滅亡東吳的根本,南宋李綱也權宋高宗駕臨襄陽,蒙古滅宋的第一戰,也是從拿下襄陽開始,足見其重要性。”
李岩忙到:“不錯,我正是為了襄陽來見大元帥,我建議趁著朱仙鎮大勝的餘威,派出一支人馬,一麵對左良玉窮追不舍,一麵趁機奪取襄陽、樊城,不知大元帥意下如何?”
王一凡仔細地聽著,不住點頭,他沉吟道:“追擊左良玉的人馬不難調派,隻是這件事情關係重大,得派一員得力的幹將去才好。這個人選,可不好選擇。”
李岩問道:“不如就派戚將軍去吧,論及攻城拔地,他可是一員不可多得的虎將。”
王一凡搖了搖頭:“老戚為人勇猛有餘,但精細不足,若是有人在他旁邊輔佐還好,讓他自己一人攻城守城,我不太放心。”
李岩想了想,又問:“那就派王栓王將軍去吧,這幾仗他成長得很快,已經算得上是個獨當一麵的幹將。”
王一凡還是搖了搖頭:“他在軍中的威望尚欠,打打前鋒、做做策應尚可,突然當上一軍主將,恐怕不夠分量。”
李岩也沉默了,提出的兩個人選都被王一凡一口否決,其實他也何嚐不知這二人的短處,想來想去,最合適的人選就是自己了,可是一則開封城還未攻克,王一凡需要他在身邊繼續出謀劃策,另一方麵,自從自己加入王家軍以後,在調兵遣將方麵,王一凡就有意壓製李岩手中管轄兵馬的數量,若是自己主動請纓,難免遭到王一凡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