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深得民心(3 / 3)

這個巡撫因為在貴州一帶剿賊而頗得朝中諸臣的親睞,不少人更將他比作在東晉時的儒帥謝安,吹噓他是足可力挽狂瀾的精英人物。

而正被義軍弄得焦頭爛額的崇禎帝朱由檢也像是抓住了一棵救命稻草般,下旨命令傅宗龍立刻出兵河南,幫助河南巡撫李仙鳳剿滅王一凡的人馬。

傅宗龍雖然在貴州一帶剿匪搞得有聲有色,卻知道此刻的王一凡絕非普通的賊寇可比,這次自己帶著人馬去河南必是凶多吉少,手下的三、四萬之眾多是在當地臨時招募,訓練廢弛,帶兵的將領驕橫跋扈,而朝廷的軍餉糧草也非常匱乏,不但是剿滅不了王一凡等人,恐怕入了河南境內以後,就連維持住這支人馬的生計都是一件大難事。

但崇禎帝卻是一封又一封的上諭和檄文送來,催促他立刻啟程去河南助剿,根本不考慮當下的實際情況,也絲毫不給他一丁點的時間。

傅宗龍望著麵前堆積如山的書信,不由得對幕僚搖頭歎息道:“這次我奉旨如河南剿賊,隻怕是一去就難以複返。先生你博學多才,這一路上跟著老夫吃盡了苦頭。這一次,先生還是留下來,讓我去給皇上盡忠吧。”

那幕僚被他的話語感動,流著淚上前抓住了他的手,哭道:“大人不必擔心,我這把老骨頭反正也無所謂了。國家現在到了這樣的困難地步,我們隻有一死以報朝廷的恩典。大人隻管放心,若是大人遭遇不測,我也不會獨活,一定會隨大人一起下黃泉!”

兩個人無語凝噎了一會,便匆忙決定了進入河南的路線。

因為知道王一凡的主力在河洛一帶,他們不敢從潼關一帶向西行進,而隻得沿著豫南和湖廣交界的地方,一路東進,打算和堅守開封城的李仙鳳合兵一處,固守河南。

王一凡在行軍的途中得到了斥候的情報,立刻帶著人馬停止東進,一路追擊到了新蔡一帶,終於趕在傅宗龍之前截住了他們的去路。

此刻已是秋收之後,落日的夕陽無比柔和地照在田野裏,收割完畢的莊稼地裏堆滿了秸稈,王一凡派出的一支先頭部隊在田埂旁的大路上整齊前行,沒有一個士兵敢行到田地裏踐踏,騎兵和步兵隊秩序井然,若不是眾人打出的“王”字大旗,真會讓人誤以為這是一支從關外開拔而來的精銳官軍。

道路兩旁的老百姓看著這支奇怪的隊伍,雖然他們之前也曾聽說過王家軍是一支正義之師,但他們卻很難相信會有不騷擾百姓的兵。

直到親眼看見這支人馬秋毫無犯地經過自己的農田後,他們才如夢初醒般地跪了下去。

一名小頭目騎著快馬走了上來,吩咐隨行的士卒取出幾袋子糧食分發給百姓,並大聲喊道:“各位父老鄉親不用害怕!我們是王一凡大元帥的兵馬,今日特來此地剿兵安民。絕不會騷擾和傷害大家。這些糧食是從洛陽的福王那裏抄出來的,留給你們分一分,也好度過眼下的饑荒。”

百姓們麵麵相覷,從人群中走出個老人,跪在田裏對著那小頭目大喊道:“多謝大元帥!我們這些種田的一定牢記你老人家的大恩大德。對了,請問大元帥這次來了麼?”

那小頭目笑道:“來了,我們是打頭的,大元帥和主力就在後麵。”

那老人又千恩萬謝了一番,便吩咐著一旁的同伴將糧食給分了。

其中更有不少年輕力壯的男子走了上去,嘰嘰喳喳地想要加入王家軍,那頭目急於趕路,便指點他們在此地等候後麵跟上來的主力,辦理應征入伍的一應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