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嚴正軍法(1 / 3)

王一凡卻對方才發生的事情卻全不知情,他眼見張家寨已按原定計劃順利拿下,擔心鎮三山領進來的匪兵平時放縱慣了,會在寨子裏胡作非為,就匆匆趕去找鎮三山吩咐奪寨後的事宜。

吩咐妥當後,他先是廣貼安民告示,派人四處上門遊說,說此次攻打張家寨,並不是勾結土匪想要搶掠山寨,而是早就收服了鎮三山為朝廷團練兵馬,此次隻是和他唱了個雙簧,目的隻為擒獲奸淫婦女、魚肉百姓和賣國通敵的首惡張德貴一人而已。

但寨中百姓卻緊閉門戶。沒有人相信他的話。

無奈之下,他立刻吩咐鎮三山將所有的手下都撤出張家寨,在山下安營紮寨。

而本部兵馬也都一一趕出城去,隻留百十個親兵貼身保護。

他派人打開張德貴家的倉庫,將裏麵的糧食和財物全部運了出來,以五人為一組,在附近各處村莊上設立粥廠放賑。

周圍的饑民蜂擁而至,爭先恐後地來領糧食,為怕人多混亂,王一凡命手下將饑民分成幾撥,每兩人站一排,並在胳膊上纏著布條區別,有條不紊地分發起糧食粥水來。

沒想到這一下子竟引來了上萬饑民,他們在兵士們的組織下領起了糧食。

一個白發蒼蒼的老婆婆領著個十歲出頭的小孫子也來領糧,王一凡見她顫巍巍的樣子,忙將她領到一旁,揮揮手吩咐親兵拎來一袋大米,遞到她的手上。

那老婆婆千恩萬謝道:“大人真是好人啊!我和孫子已經餓了好幾天了,可憐他父母早就在冬天裏餓死了,隻剩下這個孩子熬了過來!如果大人要是不嫌棄的話,就收他當個下人,替大人當牛做馬,總好過餓死了。”

王一凡忙扶她起來,望著眼前那密密麻麻的饑民,心中感慨萬千。

在這種兵荒馬亂的饑荒年代,人命就像草芥一樣低賤,那些地主惡霸們家裏囤著萬石糧食,卻眼睜睜看著同胞餓死街頭,他越想越覺得怒不可遏。

旁邊的大栓子走上來說:“大人,你有所不知,這一路上的饑民遠不止這些咧。要不是之前害怕軍中的糧食不夠養活他們,隻怕大人你旗子一豎,立時能拉起數萬大軍。”

王一凡沉默不語,卻見幾個親兵押著被綁得結結實實的張德貴兄弟走了過來,一下子便將這二人丟在地上。

眾饑民認出地上的正是以往在這一帶作威作福的張德貴,頓時一片嘩然。

他們雖然搞不清王一凡會怎麼處置他們,但以往卻見多了他和官府狼狽勾結的事情,都不敢說話,隻靜靜地看著接下來發生的事。

王一凡命親兵將他兄弟倆按倒在地,大聲宣布了他二人的罪狀後,親手操刀,將這兄弟倆斬首示眾。

看著渾身癱軟得像稀泥般的張德貴兄弟倒在刀下,一腔汙血就地麵染得髒紅一片,眾饑民先是沉默了一陣,突然就爆發出一片震耳欲聾的叫好聲浪,差點沒把村子裏的房子屋頂都給掀翻過來。

王一凡丟了手中那隻染滿鮮血的鬼頭刀,站在塊大石頭上對饑民們大聲約法三章,說得慷慨激昂、鏗鏘有力。

眾人見王一凡率領的的確是一支仁義之師,紛紛吵鬧著要加入,王一凡遜謝了一下,便命手下挑選出能夠一戰的青壯男丁,編入隊伍裏。

他盤算著,這一次打下張家寨,光是從張德貴的家中就搜到了近萬石糧食,現在撥了一千石來賑濟災民,剩餘的不但足以維持軍隊到秋收時,更可以繼續進行鼓勵耕種的措施來,心裏漸漸開始高興起來。

他吩咐手下,分撥出白銀三千兩和糧食兩千石給前來助戰的鎮三山等人送去,並囑咐他們告訴鎮三山,雖然現在還沒有正式將他們編入自己的部隊,但此刻鎮三山已不是昔日的土匪頭目身份,而是正式的團練千總,並讓手下告誡他,以後務必要整頓軍紀,不可再滋擾百姓。

等送錢糧的兄弟領命而去時,他才漸漸感到疲倦起來,剛想找處地方坐下去休息一會,就見王守義沉著臉匆匆趕了過來,湊在他耳邊小聲說:“幹爹,出了大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