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2章 南征誓師(1 / 2)

冬鈤的暖陽掛在空中,熊津江口被淡淡的薄霧籠罩著。

大唐六百四十二艘戰艦整整齊齊的排列在岸邊。高大的淩雲號顯得特別出眾,猶如煙霧環繞的仙山一般。

港口的壩子裏一萬多士兵雄赳赳氣昂昂的站在那裏。

中央的台子上,關誌義正在大吼:“為什麼出海的人,很多音訊杳無?這一切都是倭島人幹的壞事兒。他們怕自己的老窩被發現了,人數不多的過路者都被他們殺害。而人數多的,他們就裝做很弱小,把人騙走。”

出海的漁人意外死亡,那個國家沒有?

無論是百濟、高句麗、還是大唐,這種情況都是難免滴。本來是由於氣候等因素造成,少量是人為滴因素,被關誌義栽贓到倭島身上。

在科技不發達的古代,誰知道漁民們怎麼死亡滴。

背鍋的倭島既是知道這個情況,也無法解釋。何況他們還不知道這個情況呢,隻能當替罪羔羊了。

不等下麵的士兵消化理解他的演講,關誌義又說道:“為什麼他們要怕別人知道他們的老窩呢?原因隻有一個,那就是他們想吞並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國,並與大唐戰鬥。上次一個倭島將領被圍在這個港口裏,他卻空出狂言藐視大唐。”

當初,熊津江口一戰,藤原二郎那個白癡的確說了些不該說的話。

關誌義就是抓住這一點窮追猛打。海中求起來的人已經追隨大唐了。岸邊的人又不清楚詳情,因此,怎麼說還不是他決定。

“為了高句麗、百濟、新羅的安危,咱們必須先下手為強。上次倭島偷襲讓我們大唐損失慘重,於是某將代表大唐出兵剿滅他們。‘犯我華夏者,雖遠必誅!’這句話不是說說而已。勇士們!上船,目標倭島。”

關雲帶領著大家齊聲迎合道:“諾!”

士兵們一排排的登上戰艦,關誌義遙望南方,低聲說道:“倭島!你還賬的時候到了。”

在平讓城陷落以後,李世民就帶著李道宗、李世績等重臣以及數萬士兵回朝。

平讓城隻留下作為都督的長孫無忌和保護他的五千精兵。

關誌義最慘,他成了孤家寡人。李世民連一個小兵都沒有給他留下。還口口聲聲說,是關誌義自己要求滴。

發展民族地區經濟是關誌義給李世民出的主意,就不知道能不能具體實施。

不過想來問題不大,吐穀渾的青海驄、突厥的大宛馬、高昌的棉花都是關誌義提出,讓李世民重點扶持的項目。

而高句麗的情況,則是關誌義親自和長孫無忌密談半天。

對於如何把東北三寶和水稻推廣開來,關誌義提出了詳細的計劃。無論是長孫無忌還是關誌義,他們都相信高句麗和百濟、新羅都會發展起來。

當然,無論上麵提的突厥,還是剛占領的高句麗,關誌義的‘愛國主義’教育,力度特別大。

凡是當地的大家族或貴族,都必須去長安學習。

這些內容自然不是四書五經。除了儒學思想、佛道的選擇內容外,還有必修的愛國主義教育。

把高句麗的事情交代完畢,他就去沿海找兒子,打算抓緊時間拿下百濟。

可是事情,卻出乎關誌義的預料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