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佗(?—208年):東漢末年名醫。他的醫術全麵,內、婦、兒、針灸均極精通,尤擅長外科,施針用藥,簡單而有奇效,當時名氣很大,發明全身麻醉劑“麻沸散”,進行破腹手術,術後縫合,一月之間即可恢複。被譽為“神醫”。
張衡(公元78——139年):東漢科學家、文學家。青少年時代博覽群書,學識淵博。132年,他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架測量地震方向的儀器“地動儀”。它用銅精製而成,形同酒樽,連同分指8個方向的機械,裝上8個龍頭,龍嘴銜銅丸,如果哪裏發生地震,同一方向的龍嘴就會張開,銅丸就會落在下麵的銅蛤蟆口裏。
袓衝之(429—500年)南北朝、齊間大數學家。自幼愛好天文、數學,在研究前人科學成果的基礎上,求得圓周率在3。1415925到3。1415927之間,是當時世界上最精確的數值,比歐洲人得到這樣的數值早1000多年。
數學家華羅庚優選法廣應用
林巧稚婦科精造橋梁茅以升
袁隆平育雜交民溫飽讚聲高
華羅庚(1910—1985),我國著名數學家。1946年應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邀請前去進行研究和教學,兩年後受聘為伊利偌大學終身教授。1950年他放棄在美國的優越條件,投身祖國建設的行動對當時的海外學者影響很大,他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個回國的世界著名學者。他的著作甚多,並被譯成多國文字。他是中國解析數論、典型群論、矩陣幾何等許多方麵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他非常重視數學的應用和普及工作,這方麵的著作有《統籌法平話》、《優選學》、《優選法平話》等多種,其優選法在工農業生產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林巧稚(1901-1983年)是我國現代婦產科學的奠基人之一、卓越的人民醫學家。她熱愛祖國,放棄了在美國醫學界的優厚待遇,回國從事婦產科醫學事業;她刻苦研習,精通婦產科,成為國內著名婦產科專家;她醫德高尚,用愛心挽回了無數母親和孩子的生命。她傾注全力為新中國培養了大批婦產科人才。她被譽為“醫界女傑”、"中國醫學聖母"。
茅以升(1896-1989)我國著名橋梁學家。1916年留學美國,1919年獲美國加利基理工學院博士學位,同年回國從事橋梁建造和科研教育事業。1937年,他主持設計修建了錢塘江大橋,這是一座由中國人第一次自行設計和建造的第一座現代化大橋,為中國人爭了光。他還參與建造了我國第一座長江大橋——武漢長江大橋。為我國和世界橋梁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被譽為“中國二十世紀橋梁的旗幟”。
袁隆平(1930—):世界著名的雜交水稻專家。他的主要成就在雜交水稻的研究、應用與推廣方麵,攻克了雜交水稻製種與高產的關鍵技術,從而使雜交水稻得以在大麵積生產中應用,促成我國雜交稻的第二次大發展先後獲得國家特等發明獎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獎"等8項國際獎。他的雜交水稻解決了十幾億中國人的吃飯問題,為我國和世界糧食生產和農業科學的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鄧稼先搞兩彈新畢升有王選
劉東生研黃土陳景潤摘明珠
鄧稼先(1924—1986年):著名核物理學家、被譽為“兩彈元勳”。1950年獲美國印第安那州普渡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並立即回國,從事原子核理論研究。數十年來,他刻苦學習,努力鑽研,嘔心瀝血領導了我國原子彈、氫彈的理論方案、研製和實驗,取得突出成就,為我國核武器事業做出巨大貢獻。他和周光召合寫的《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理論研究總結》,是一部核武器理論設計開創性的基礎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