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熱愛?嵐??(2 / 3)

林則徐(1785—1850):清代民族英雄。他為官清廉,堅決主張朝延禁煙,任禁煙欽差大臣時,嚴令英美煙販交出鴉片20000多箱,在虎門當眾銷毀,並加強海防,多次擊退英國侵略軍,維護了祖國的尊嚴和人民的利益。焚,燃燒。

鄧世昌(1849—1894年):淸末愛國海軍將領,在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黃海戰役中,英勇善戰,遭到日艦圍攻。在彈盡艦傷之際,率全艦官兵決心以死報國,開足馬力準備猛撞敵艦吉野號與其之同歸於盡,不幸被魚雷擊中,與全艦官兵250人一道壯烈犧牲。

我秋瑾碧血流譚嗣同笑斷頭

好青年街頭湧“五四”日反帝封

秋瑾(1875—1907年)近代著名愛國者,女革命家,文學家。追隨孫中山,加入同盟會鬧革命,從日本歸國組織光複軍,準備在安徽、浙江兩省起義,被捕後堅貞不屈,英勇就義。她的詩詞筆調雄健,感情奔放,為人吟誦。碧血:指為正義而犧牲所流的血。

譚嗣同(1865—1898年)凊末著名維新派,政治家。中日甲午戰爭後,集合維新誌士仁人講求變法救亡之道,後應光緒帝召見進京,參與戊戌變法。後變法失敗,被殺害。臨刑前慷慨激昂寫下“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詩句。同時被害的維新人士還有林旭、楊深秀、劉光第、楊銳、康廣仁。六人並稱“戊戌六君子”。

“五四”:即“五四”運動,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發的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起因於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巴黎和會決定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的消息傳來後,北京學生群情激奮,開展了集會、遊行、罷課等活動。後得到了中國各地學生及各界的廣泛支持,並最終演變成了全國性的罷市,罷工還有學生罷課活動。從而形成了全國規模的愛國運動,並最終迫使北洋政府拒簽了和約。五四運動舉起“民主”和“科學”兩麵旗幟,猛烈抨擊封建主義舊文化,提倡新文化。五四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中國革命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曆史時期。

吉鴻昌抗日死張學良兵諫急

狼牙山敵膽寒身殉國有左權

吉鴻昌(1895—1934年)抗日將領,民族英雄。早年投身軍旅,呼號中日救國,多次率領愛國軍隊抵抗日本侵略軍,屢建奇功,極大地振奮中國軍民抗戰士氣。1934年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英勇就義。臨刑前寫下“恨不中日死,留做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的氣貫長虹的就義詩。

張學良兵諫急:張學良(1901—2004年)國民黨東北軍愛國將領。1936年,張學良和愛國將領楊虎城一道,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軟禁了蔣介石,在中共代表幫助下逼使蔣介石接受停止內戰,共同抗戰的主張。他與楊虎城為中華民族抗日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被譽為“千古功臣”。兵諫:用軍事行動來勸告和逼使上司接受自己的主張。

狼牙山:狼牙山位於河北保定西北約50公裏的易縣境內。1941年8月,5位八路軍戰士為掩護主力部隊轉移,把侵華日軍牽製在狼牙山上,終因彈盡糧絕,相繼跳崖。從此,它因“狼牙山五壯士”的英雄壯舉而聞名中外。

左權(1906-1942)我軍傑出的軍事家,抗戰中我黨犧牲的最高將領。抗日戰爭期間,他任八路軍副總參謀長,長期戰鬥在太行山上,創建抗日根據地,先後參與指揮了粉碎日軍對晉東南的九路圍攻、百團大戰和黃崖洞保衛戰等,為我軍立下了赫赫戰功。1942年5月,為了掩護後方機關的同誌們跳出包圍圈,不幸英勇犧牲。殉國:為國家而犧牲。

陳嘉庚助抗日聞一多拍案起

詹天佑鐵路修李四光勘石油

陳嘉庚(1874—1961年)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長期僑居新加坡從事橡膠業。抗日戰爭爆發後,他發起成立“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當選該會主席,捐獻巨款,支援祖國抗戰,並長期進行愛國民主活動。建國後徃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主席。

聞一多(1899—1946年):愛國民主人士,中國現代詩人、學者。抗戰勝利後,堅決反對國民黨勾結美國發動反人民內戰,積極支持愛國學生的正義行動。1946年,在“李公樸先生死難經過報告會”上拍案而起,發表著名的“最後一次演講”,痛斥國民黨反動派扼殺民主運動的罪行,被國民黨反動派特務槍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