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貞觀元年十月,李靖率大唐騎兵連續拿下了定襄城和突厥王庭,生擒******近百名王庭官員和大小可汗,並偽隋帝楊政道和隋太後蕭氏,一並解送長安。同月,並州總管李勣率兵與白道阻殺******蘇乞延可汗部和處羅可汗之子欲穀設率領的十五萬突厥精騎。一方要逃,一方不讓,於是,一場血戰,從中午殺到傍晚,唐軍殺突厥四萬餘人,俘十萬之眾,俘獲蘇乞延可汗,欲穀設與混戰中被殺。
就在白道血戰的同時,兵分三路到達突厥境地的三支唐軍,十五萬人馬,對******的殘餘勢力進行了一場大圍剿,沒了可以依靠的精壯騎兵,沒了地勢便利的突厥人,如同落葉一般,都掃蕩一空。後世記載,唐滅******一役,殺敵二十餘萬,俘獲百萬之眾,******民眾全成唐奴。
在大唐軍隊沉重的打擊之下,草原十八部餘眾皆亂,突利可汗第一個宣布歸附大唐,並親自上長安接受大唐皇帝的冊封。而最能繼承大可汗之位的突利可汗又公開投向了大唐,這讓沒了主心骨的******各部頓時沒了主張。很快,無數沒有實力的部屬開始尋找各自的靠山,鬱射設部步突利之後,直接向唐軍投降,接著,原來歸屬動突厥的鐵勒各部如薛延陀、回紇等,紛紛投向大唐,餘下有西逃西域的,也有投向西突厥的。雄勝一時的******,至此滅亡。
大唐貞觀元年十一月,定襄城裏,已經彙集在一處大唐部隊的兩位統帥大將,此時端坐在主副位置上,李世民欽點的三大行軍總管薛萬徹、李道宗、衛孝節,端坐下手默默無語中。正堂的正中間,則放著代州都督、車騎大將軍張公謹的靈柩。張公謹的屍身是由援救刺殺分隊的李勣部下送到定襄城中的,送來後就一直放在這裏。此時,已經結束了這次征戰的將軍們,回頭看著這具棺柩,內心可想而知,侯君集就是久久站立在棺材旁,默默流淚半天了。
良久之後,李靖揮揮手:“棺柩隨大軍返回長安。張將軍的戰績和功勞,由我們聯名向皇上呈遞。”
“張將軍殉職,河陽公主失蹤,這一趟……唉,終究不完美呀!”李道宗苦笑一聲,望著棺柩心有戚戚道。
薛萬徹哼哼了兩聲後,方道:“大丈夫馬革裹屍,也算一世英明了。隻是,河陽公主不知死活,我們回去,難以向陛下交代吧?”
衛孝節不是薛萬徹這種少腦子的人,看他一眼,淡淡地說:“公主非常人也,皇上自有決斷。大帥,柴總管的部隊已經到了梁師都的城下,皇上命我等盡快揮兵南下,協助柴總管滅掉梁師都。我們何時啟程?”
李靖看了看衛孝節,點點頭:“回程中順手收拾梁師都,是出兵前陛下安排好的。這樣吧,就麻煩衛總管明日先行啟程。任城王,那楊政道和蕭氏等萬名隋人,就麻煩您帶回長安了。我與李總管再收拾兩日後,返程。”
李道宗忙應了一聲。
“張將軍先是為刺殺突厥大可汗以及王庭重臣們立下大功,又跟隨河陽公主為我軍拿下定襄牽製敵人精銳做出貢獻,更以身為餌,與河陽公主聯手殺了疊羅施,最後為護衛公主北上尋求援兵而殉職。這等可歌可泣的行為,足以成為我大唐將士的楷模。”
說了一大段後,李靖望向李勣,謙虛地征求對方的意見:“李總管覺得,這樣向皇上描述張將軍的功績,可妥當?”
“極為妥當。”李勣深深地向李靖行了一個軍禮,表達了自己由衷的謝意。
“那,張將軍的遺體隨我們一起走?三日後啟程回長安?”
“全憑大將軍安排。”坐在李靖下手的李勣不為人察覺地輕呼了一口氣,這一關,總算過了。
是夜,涼風從原突厥大可汗王庭中穿堂而過,而在大堂的側房中,李靖負手站在房門外的過道上,望著裏麵的棺柩默默沉思。
又過了很久,李靖轉身麵向庭院,確定四周無人後,方輕聲自語:“唐瑛,你走的倒是幹淨,卻為何又多此一舉,留下什麼建議。本來,我想問問李勣知否你的下落,但想到你做事仔細周全,定不會告知他你離去的準確消息,也不會讓他得知你的去向,原本是不錯,但……唐瑛呀,你怎麼會帶走張公謹呢?難道是放心不下他的傷勢?還是另有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