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九晉之亂(一)(1 / 2)

說完了這一大段故事,燕流霜停了下來,從石揚手中接過水囊,喝了一口水。

扶蘇默默的想著有關於猶天的心事,也不出聲。

而杜鬆與溫九公聽了這些話,臉上神色如常。顯然這九晉國的立國往事,他們已是熟知了的。

篝火旁邊,一時又安靜下來,隻有火焰燃起時,不斷發出輕微的“畢剝”之聲。

過了一會,扶蘇開口向燕流霜問道:“燕城主,聽你這一番話,看來你們燕家、郝家、單家、莊家與師家的先祖,應該便是金烏九使其中的五使了。真是失敬,想不到燕城主你身份如此尊貴,竟是九晉國開國君主之後。

想來九使家族之間,同為九晉國開國之君,一定是同氣連枝。但現在為什麼郝、單等四家,又要與你們燕家為敵呢?”

燕流霜輕輕一歎,接著說道:“不錯,我們燕家,便是九使家族之一,也算得上九晉開國元勳。隻不過,什麼同氣連枝,這樣的話,也不必再提了。

千年之前,九晉立國之後,九使為了紀念日神昊伽,便在九晉國的中央之地,建立了一個新城,稱為昊陽城,作為九晉國的都城。而九使家族則分別在九晉國的九個地方,建立了九座城市,作為自己家族的根據地。

這九座城市,雖然距離昊陽城有遠有近,但其分布的位置,均分別環繞在昊陽城四周。九使均以自己的姓為名,將這九座城市,分別命名為燕陽城,趙陽城,奉陽城,韓陽城,魏陽城,郝陽城,單陽城,莊陽城,師陽城。每一家族,各自管理自己的城市。

九使之間曾作出約定,九晉國既然是九使共同打下的江山,九使之間不分功勞大小,均作為九晉國的統治者,共同管理九晉國。而九晉國君之位,便按著燕,趙,奉,韓,魏,郝,單,莊,師的順序,每隔二十年便輪換一次,由各自家族中的族長出任九晉國君,到昊陽城中管理國事。

而輪空的八個家族的族長,則作為共同參政者,也一同到昊陽參政九晉國事。這八個輪空的族長,便稱為督國候。除了不能以國君相稱外,督國候與國君權力相同,任何九晉國中大事,均須由九人一同決定。

而九族各自建立的族城,則由九族各自管理,城中事務,他族不得幹涉,即使是國君也不例處。但凡有危及九晉之事,須由督國候與國君共同決定,才能進行幹涉。

九使之間還約定,九使家族之間,永世之間均要相親相愛,不得互相攻伐劫掠。九族間無論有何爭執,均必須上報當值國君,由國君與督國候九人共同商討決定。九使家族後人,必須無條件遵從這些約定,若有人違逆,則九族則共同誅之。

這些約定,便被九族後人,稱為‘九使之約’。

按照料定,我們燕家先祖,便是九晉國第一任開國之君。二十年之後,燕家先祖依約離任,由趙家先祖繼任國君之位。

而不久之後,燕家先祖因病而亡。接替他成為督國候的第二位燕家先祖,卻對治國之事毫無興趣,倒是對經商之道大為熱衷。因此,他將大部份精力放在經商之上,卻對督國之事,虛為應付一下。

自第二位燕家先祖之後,我們燕家的曆任先祖,均對擔任督國候,甚至是擔任國君一事甚為淡漠,卻均繼承了第二位先祖的經商之道。數百年之後,我們燕家便成了九晉國勢力最大的商團。

而其他八國,卻與我們燕家不同。他們無意於其他,隻對爭權奪利感興趣。漸漸的,那八族之間,便在治理國事上,紛爭不斷。雖然大家暫且還能遵守祖上的‘九使之約’,不曾大動幹戈,但矛盾已是越積越深,難以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