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六十三章 良禽擇木而棲(1 / 3)

“人性,終究還是自私自利居多啊,便是成仙成聖,也難逃這一條!”

眼見著符殿眾人的選擇,李晚暗自點評一番,心中已然明白,自己定下的計謀已經大獲成功。

符殿原本是一方勢力,但是自從萬仙山失陷,符殿高層對中下層的控製力大幅減弱,來到幽天之後,更是形散如煙,給了器宗撬動他們的機會。

這些人的所思所慮,根本就和符殿高層不同。

事已至此,李晚順利得到了不少符道的典籍和技藝,雖然大部分都是中下層的基礎部分,但從這些基礎,也足以窺見更多,逐步向著符道高階的奧義進發。

李晚招來一批悟性高絕,智慧過人之輩,開始參修此道,結果發現,符道一途,的確是擁有著許多和器道相似的特性。

從根本而論,符道和器道都是通過對道紋禁製的利用,引動天地大道,是一種注重感應的道途。

它的基礎,同樣是道紋和禁製。

這是符道和器道的相同之處。

然而符道和器道,也有一個最大的不同,那就是承載這些道紋和禁製的根基。

符道利用符籙,同樣都隻能,也隻需封印一道法力,借以催動,更加傾向於調動本源力量,從天地大道的本質高度,去實現種種奇妙功效。

而器道利用寶體,能夠承載的力量更強,實現的功效更多,種種神通法術,特殊功效,都能模擬,甚至寶體本身,如飛劍,仙衣等重寶,本身的材質,也是法寶的重要組成部分。

既然符道不甚注重實體。那就必然要在道紋禁製方麵,甚至駕馭靈氣,運轉法力,都自成格局。才能實現種種妙用。

這對器道而言,無疑是一個極大的補充,因為器道注重實體,若是能夠得到符道精髓,必然能夠有所增益。

在讓麾下精英努力參悟符道奧秘的同時。李晚自己,也饒有興致地對此道進行了更進一步的深研。

其實李晚在過去,早就已經對此道有所涉略,不僅僅是符道,就連陣道,卜道,都同樣有所了解,也因自身修為不菲,擁有條件優越,達到大師以上的造詣。

正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這種了解無疑極有用處。

但受道統傳承限製,李晚對此道的了解一直不夠深入,因為符道流傳出來的典籍不多,能夠被外人所得的秘法,也不是那麼容易學會,直到如今,才算是有了機會。

除了自己參研此道,器宗對符道技藝的吸收。還體現在收取符道中人,招攬現成的有成修士。

這些符道中人前程有限,受到眼下條件限製,更不可能有太好的處境。

在器宗開出價碼拉攏之後。他們都極為樂意為器宗效命,不斷參與破解和教習,令得越來越多的器道中人掌握相關技藝。

人,技兩者,已然滿足,器宗在寶材方麵。更是不遺餘力,進行大肆采買和囤積。

這麼做也是一石二鳥,既可以壟斷市麵上符殿中人所能接觸到的相關寶材,也可以為自己參研符道提供便利。

在此前符殿中人意圖振興的時候,器宗早就掌握了完備的符道基業所需要的各種相關寶材,有所針對地進行了布置,輕輕鬆鬆地以本壓人,進行了這一番布置。

這一切,都使得器宗對符道的影響越來越大。

天葉道人也察覺到了這些變化,但和過去一般,他除了提高警惕,嚴加控製自己門下,根本沒有任何辦法。

器宗采取的,是自下而上的侵蝕之法,而他們現在所欠缺的,正是對符道下層的控製。

甚至因為陷入困境,連自身都有些難保,各位高層離心離德,漸漸有了被分化的跡象。

又一日,靈虛山上,靈虛宮中。

青嵐符皇和天書真君,帶著幾名親信隨從,來到了觀瀾堂前,早已經有仙山執事奉命在這裏接待,畢恭畢敬,把他們請了進去。

李晚高坐玉台,看著幾名符殿中人進來。

“靈尊,上次你提的事情,我已經想好,今日便帶天書真君一起前來投靠,從此加入器宗,共襄製霸盛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