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玉門關”五十裏外的“鷹愁嶺”地勢險要,各路群豪已經埋伏在了四周,靜待送親隊伍的到來。
時近正午,隻見一大隊人馬浩浩蕩蕩的進入了“鷹愁嶺”。打頭的是兩名盔甲鮮亮,騎馬駿馬的軍官。一個豹頭環眼,麵如黑鐵,黑中透亮,腰間挎著一條“水磨鋼鞭”,正是“羽林中郎將”尉遲寶慶。另一個身材瘦高,手持一條八尺長的“亮銀槍”,正是“雲騎都尉”王兆陽。
忽聽兩道破風之聲,尉遲寶慶與王兆陽胯下坐騎都突然倒地,幸好二人也都是久經大戰的勇士,臨危不懼,一個翻身皆平穩落地。
這時隻見兩道人影宛如海燕掠波,流星飛渡,直撲尉遲寶慶與王兆陽,來者正是李無極與金不二。隻見金不二去戰尉遲寶慶,李無極來擒王兆陽。
尉遲寶慶抽出腰間的“水磨鋼鞭”,“唰”的一鞭打向金不二,並喝道:“何方毛賊,膽敢攔截公主的送親車駕!”隻見金不二身形一晃,掌背微托鞭梢。雙指一帶,說道:“搶的就是你們這門親!。”這一帶把尉遲寶慶的身形扯動兩步,本來尉遲寶慶不知對方到底是何居心,所以這一鞭未用盡全力,但一聽對方來意,尉遲寶慶怒道:“找死!”
金不二雙指尚未鬆開,尉遲寶慶長鞭一揚,金不二也覺把握不住,連忙一個“倒踩七星步”,避開了尉遲寶慶的一鞭,心中也是微微一驚,暗道:“尉遲恭所傳下的鞭法,果然是非同小可!”
尉遲寶慶是唐朝開國元勳尉遲恭的次子,尉遲恭當年輔佐唐太宗李世民南征北討,一條“水磨鋼鞭”不知曾打敗了多少英雄豪傑,尉遲寶慶的武藝不減乃父當年,展開了“六十四路水磨鞭法”,盤、打、拉、轉、推、壓、圈、掃,一招一式,都是穩若沉雷,疾如駭電。隻聽得金不二不住口地讚道:“好鞭法,好鞭法!”但尉遲寶慶的“水磨鋼鞭”,卻是連對方的衣角都沒有沾上。
尉遲寶慶家傳兩項絕技,一是“水磨鞭法”,另一項就正是“空手入白刃”的功夫。他的父親尉遲恭當年曾在“跳馬澗”,以空手奪了“瓦崗寨”驍將單雄信的鐵槊,救李世民脫險,而馳名天下。
尉遲寶慶盡得真傳,本也是極為驕傲,哪知十餘招一過,尉遲寶慶這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麵前這人不隻是仗著身法輕靈,巧於趨避而已,而且還在他的暴風迅雷般的鞭法之下,乘間抵隙,招招進攻!這人的“空手入白刃”功夫,有許多手法,竟是連他也未曾學過的,看來決不在他的父親尉遲恭之下。
尉遲寶慶哪裏知道,金不二自封劍後就苦練這手上的功夫,尤其是這“空手入白刃”的功夫更是造詣極深,可謂是他繼“金闕斷魂劍法”之後最得意的功夫。
尉遲寶慶心想:父親每次在用“空手入白刃”的功夫和我過招的時候,大約都是在五十招左右,可以奪了我的鋼鞭。但他曾指教我一個秘訣,在危急的時候,可以誘敵人從中路撲進,然後使出“八方風雨會中州”的這招殺手鞭法,不論對方“空手入白刃”的功夫如何厲害,隻要他不是尉遲家的人,就決不能化解!
忽見尉遲寶慶腳步一個蹌踉,中路露出一個老大的破綻,金不二藝高人膽大,當下便立刻從中路撲進,準備以極巧妙的手法,奪下他的鋼鞭,而不致令他絲毫受傷。
心念方動,尉遲寶慶陡地喝道:“納命來!”說著鋼鞭疾掃,登時卷起了千重鞭影,將金不二的身形罩住。一條三十六斤重的“水磨鋼鞭”,使得是剛中有柔,柔中有剛,當真是變化莫測,神妙無方,這一招正是尉遲家的殺手神鞭——“八方風雨會中州”!
這一招乃是尉遲恭所創,專用來破敵人“空手入白刃”的功夫,不在“六十四路水磨鞭法”之內。說起來有段故事:原來當年尉遲恭以空手奪槊,活擒了“瓦崗寨”驍將單雄信之後,有一次功臣宴上,秦瓊問他道:“老弟,你的‘水磨鞭法’,風雨不透,別人倘然也會‘空手入白刃’的功夫,能不能奪了你的鋼鞭?”
尉遲恭道:“那是決計不能!”秦瓊又道:“你的‘空手入白刃’的功夫,當世無人能夠勝你,你是否可以隨心所欲,不管對方用何兵器,你都可以奪得下來?”尉遲恭道:“你是我的大哥,我不敢瞞你,這門功夫,也許目前無人能夠勝我,但我卻也未練到化境,碰到了武藝當真高明之士,我就未必奪得下來。比如你老兄的雙鐧,倘若真個和我相打的話,我就不敢隻憑一雙肉掌對你。”秦瓊又問:“好,倘若你精益求精,已到了出神人化之境呢?”尉遲恭道:“我這門功夫,世代相傳,奧妙無窮,倘若真練到化境,不論敵人多強,一定可以奪下他的兵器。”秦瓊笑道:“好,倘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有一個是精通‘空手入白刃’功夫的,有一個是精通你的‘六十四路水磨鞭法’的,這兩個人打起來,是‘水磨鋼鞭’被奪呢,還是隻憑空手的那個人被鋼鞭打死呢?”尉遲恭楞了半響,道:“這我倒沒有想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