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侵略如火(1 / 2)

唐中和四年(公元884年)十一月初,河南道轄下的海州城西門外。一支打著蔡州軍旗號的二千餘人軍隊正在入城。

時值酉時,天色昏暗。海州地處江淮,河港交流,且又地濱大海,故空氣裏時含水分。如今雖是冬天,還飄著若有若無的細雨。而這微雨寒村裏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種說不出的悠閑境界。

在離城門不遠的薔薇河畔,有十幾名甲士與數個文官服飾的人,正簇擁著一個看上去十八、九歲著絹帛明光鎧的年輕將領,似乎在細雨中享受那份悠閑。

“刺史府已布置完畢,天色不早,請秦防禦使入城撫民。”一個文官打扮的催促道。

看了看河對岸依稀可見的小村子,那個文官口中所稱的秦防禦使,心裏自是明白那些個文官擔心自己的部下入城後“太過隨意”。卻是不接他的話,隻是揚鞭指著對岸笑言道:“好個‘暮雨瀟瀟江上村,綠林豪客夜知聞。他時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諸位以為李博士的這首詩如何?”

李涉的這首“井欄砂宿遇夜客”應時諧趣,流傳頗廣。那幾文官聽得他這首詩出口,自然也明白這位秦防禦使的安撫、招攬之意。但個個默然,無言以對。

見他們一個個都不接話,秦防禦使也不著惱,依舊笑言道:“也罷,既然諸君都不安心,那某就先回城吧。明日辰時,某在刺史府再與諸君歡敘!”說罷招呼身旁的甲士一起進城。

“諾!”幾人答到,比不得那些武人步伐快捷,這幾個文官遙遙地尾隨而行。沒走幾步,卻聽得其中一人說道:“該改為‘世上如今多是君’才合適罷!”頓時把另幾個唬得不輕,都喝道:“丁君噤聲!”

那人再不言語,當先而走。他那三個同僚見他如此,也不再說話,各自想著自己的心事,默默而行。

那位口出牢騷的“丁君”是海州的書令丁鬆年。和他一起的那三人分別是海州的司兵參軍事曹峋、司戶參軍事劉廣誠和鹽令餘其庵。那位秦防禦使不以為恥地自喻為“綠林豪客”,他們心裏自是大已為然,可作為新附之人,不便宣之於口。

對於丁鬆年的那句“世上如今多是君”,那三人也是心有戚戚。三個月前,不可一世的流寇黃巢軍,終於給眾藩鎮給合力剿滅了。可許多藩鎮趁著戰亂之機,反而擴大勢力範圍。這些藩鎮對待朝廷的態度隻能用一句話來形容:熙熙而來攘攘而去,皆為利也!他們大多都是處於半獨立狀態,將領們擁兵自重,軍事、財政、人事皆不受中央政府的控製。想索要點好處時就塞上倆小錢,哄哄天子和那些朝廷大臣。稍有不如意,便是從口頭恫嚇到縱兵叛亂無不用所極。

剛開進海州的蔡州軍更是一支公開縱兵叛亂,與朝廷處於敵對狀態的勢力。蔡州軍的節度使秦宗權,原本是因為與黃巢軍作戰有功,才被朝廷任命為奉****(蔡州軍號)節度使。然而在中和三年,因友軍坐觀而戰敗,怨恨之下,投降了黃巢軍。

然而不到一年,黃巢便戰死了。原本依附黃巢的那些“牆頭草”,轉眼之間都投降了朝廷。新入夥的秦宗權暴露出了他的“經驗不足”,在他的觀望期間,自動升級為“大唐第一反賊”。

秦宗權再想投降,可就不那麼容易了。邊上那些反複無常藩鎮,可都在垂涎三尺窺視著他的地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