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史玉柱的經營理念(3)(2 / 2)

“人犯錯誤都是在得意的時候,我經常告誡自己人,我們距離破產隻有一年,作好12個月內再次跌倒的準備。我現在做事都做好最壞的打算。如果再次大落的話,我依然相信自己還是要再次大起。”

“我現在不敢說我已經站起來’了,前麵依然有許多的陷阱,也可能隻是站起來一半,也可能最後沒有站穩又倒下了。但是,無論如何,我倒真希望把我忘了。”

聆聽史玉柱的肺腑之言,我們深知這位風雨洗禮後的英雄的管理理念中多了一種危機意識。

對於企業家來,危機意識是一種極為有力的鞭策力量,因為危機意識能催人上進,從而實現激勵與創新。

經營企業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環境下,創新是贏得市場的最有利武器之一。技術落後、產品老化將直接導致企業在競爭中的失敗。

“未來有多近,在於你想得有多遠”,企業要取得成功,已不能像過去那樣被動地跟蹤適應環境變化,不能把過去成功的經驗當成指導未來的惟一選擇,而隻有摒棄固有的傳統思維方式,保持敏銳的洞察力,預知變革並走在變革之前,成為變革的倡導者,才能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走在變革的前麵,是企業成功的關鍵。

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是企業乃至國家經濟生存和發展的基礎。隻有不斷創造出滿足市場需求的新產品,企業才能不斷獲得新的利潤增長點和持續發展的動力。

在現代社會,以創新求生存、求發展已經成為社會的共識。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企業,昌盛發達者,無不是勇於創新和善於創新。美國是世界經濟的中心,也是世界科技創新的中心,許多科學創新和基礎理論的重大創新都出自於美國,而美國經濟的持續繁榮也最主要得益於科技創新的貢獻。反觀日本,不可否認,日本的技術是世界一流的,但日本的科技戰略是“跟蹤式”、“吸收式”,它一直不能擺脫依附式的發展模式.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日本經濟長期難以走出泡沫的陰影。

對於企業而言,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的生產經營環境將發生重大變化,消費觀念由數量型轉入質量型,知識產權對技術創新成果的保護更加有效,新技術不斷湧現,技術和產品的生命周期不斷縮短。在這種環境下,創新已經成為企業存在的理由,停滯的最終結果隻能是滅亡。

既然危機意識是創新意識的基礎,既然創新如此重要,我們相信,危機意識將會為史玉柱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如果當初史玉柱在經營珠海巨人的時候多一些危機意識,那麼他的曆史將會改寫。“細節並不重要,一家公司一旦聲名掃地,它就會在媒體競相搶發的獨家新聞中一蹶不振。”如果公司不充分重視媒體對於危機及其影響的興趣,很可能會使自己陷於孤立和受威脅的境地,這本身就是嚴重的危機。

公關危機的破壞性具有原子彈級的殺傷力。公共關係是社會組織為了塑造自己的形象,通過傳播、溝通、協調等手段來影響公眾,內求團結,外求發展的經營管理藝術,公關部門隨時掌握並有效地利用變化的形勢,預測發展趨勢,成為組織的早期警報係統;它使用有效的正當的傳播技能和研究方法作為自己的主要工具。

複出後的史玉柱顯然吸取了教訓,公關危機意識加強了,在麵對突發事件與媒體打交道也成熟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