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史玉柱的經營理念(2)(1 / 2)

第五節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經營策略

錢,也就是經濟學上的貨幣,是所有商品的一般等價物,也是一切財富的價值尺度。錢是在商品交換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是為了方便商品交換而產生的。自從有了錢之後,一切商品的買賣都要先變成錢,做生意的目的也都是為了賺錢。但是,商品交換的發展又使錢走向了它的反麵,錢被異化了。因為錢是如此重要,如此寶貴,所以生意做來做去,大家都不肯付錢,大家也都拿不到錢,錢隻存在於賬上,存在於“三角債”裏。所以很多企業一說資產,多少多少個億,大得驚人,甚至嚇人,一讓他拿錢——貨幣形態的現錢,他還在四處借貸呢!所以《福布斯》富豪排行榜裏中國富豪那麼多,真正交稅的沒幾個,除了有意“避稅’’的以外,其實他們並沒有真正拿到過這些錢。錢在企業家那裏,成了一種社會存在,一種運作的對象,就像一名教授,麵對一大堆資料,作為研究的對象一樣。如果企業玩得轉,數字財富就可以滾雪球似的增長,而一旦玩不轉了,出現“債務危機”,企業破產倒閉,到頭來不僅一分錢沒賺到,還欠一屁股債。不信我們把中國企業統統停下來算賬,保證十有八九是虧的。

在珠海巨人的鼎盛時期,在史玉柱決定蓋70層的巨人大廈之時,他賬上真正能夠拿出來的錢也就幾百萬元。幾百萬元,一個賣服裝的個體戶,一個小規模餐館老板,都有這筆錢。幾百萬元在個體戶那裏默默無聞,但在史玉柱那裏就不得了:他是高科技企業家的代表、中國計算機行業數一數二的巨頭、中國知識分子的優秀典範、科技重獎特等獎的功臣、中國十大改革風雲人物等等。他的資產號稱幾個億,但這些資產絕大多數不是現錢。一塊政府劃撥的地就占去了一個多億的資產,巨人品牌的無形資產也被評估為若幹個億,還有他生產的那些保健品,在委托加工廠裏圍著這些保健品轉的資產有若幹個億,生產出來的保健品鋪到全國各地的分公司、經銷商那裏和堆在庫房裏的產值也有若幹個億,這樣加起來的資產是有好幾個億。隻是他欠別人,別人也欠他的,互相欠著,這叫“三角債”。他欠別人的有加工費、原材料費、印刷費、廣告費,後來還有人員工資等等,別人欠他的主要是各地經銷商的貨款,因為通常都采取先發貨,後結款,一批壓一批的方法。什麼叫一批壓一批呢?第一批貨先發給經銷商,經銷商不付錢,當經銷商賣完了第一批貨,再來進第二批貨時把第一批貨款結了,依此類推。這樣,從理論上講,總是有一批貨的款被壓在經銷商那裏,當企業越做越大,經銷商越來越多,進貨數量越來越大時,每家經銷商壓一批貨就不得了,壓款會高達若幹個億。這若幹個億,一方麵,都被算作了企業的資產;另一方麵,錢又在全國各地幾千家經銷商那裏壓著,然後他又去欠別人的錢。很多企業都是這種狀況,算算資產大得不得了,摸摸口袋囊中羞澀。一旦理論變成現實,所有的經銷商都不付這筆款了,可能吃掉整個企業所有的利潤甚至還不止。但當企業正常運轉著的時候,誰也不去想這種杞人憂天的事,他們想得更現實:企業是長期經營的,又不是一錘子買賣,經銷商為了做長期生意,賺更多的錢,會一批一批地進貨,為了進下一批貨,他必然要把前一批的貨款付了;而企業方麵也要不斷地生產,不斷地靠經銷商賺錢,不能隻賣一批貨,把錢一收就不賣了,為了鼓勵經銷商長期合作,壓一批貨款,算是給經銷商的優惠政策。如果企業果真能夠無休止地循環下去,大家自然可以相安無事。

但是,天有不測風雲,企業出現危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珠海巨人時期的史玉柱就碰到過這種危機。巨人危機一爆發,全國各地的經銷商紛紛停止向巨人付款,分公司經理紛紛攜款攜物潛逃,幾個億的應收款成了爛賬、死賬,而債主們又紛紛找上門來討債,兩頭一逼“巨人”就斷了氣。史玉柱在以腦黃金為首的保健品營銷中付出了上億元的學費,這上億元的學費是怎麼付出的?各地經銷商和分公司的欠款是其一,約有若幹個億,為此而投進去的廣告費有幾千萬,也打了水漂。這就是史玉柱做腦黃金時期付出的學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