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玉柱的拿手好戲就是營銷,他的很多話,像“要做一個產品必須要做第一品牌,否則很難長久,很難做得好,不做第一就不能真正獲得成功。”,像“我認為大學裏有關營銷的教材80%的內容都是錯的。如果要說有專家,我認為惟一的專家是消費者。要做好一個好產品。在前期論證階段必須要有大量的時間泡在消費者當中。”,堪稱經典,而我們也相信,正是這種獨特的營銷策略指引他僅用短短數年就名列富豪榜。
第一節:江陰調查,啟動腦白金市場
由於“三大戰役”中保健品的紛紛落馬,史玉柱後來再決定搞保健品時,就定下一個原則:必須是有科技含量的,是真正有效的,這種效果不用依賴廣告宣傳,消費者自己就能感覺到。”而腦白金符合這種要求。
史玉柱說:“做保鍵品,關鍵是手裏要有好產品。當時,我手裏掌握充足的資料,在學術界,我們查過8000多篇論文,有7000多篇論文對它是充分肯定的。理論上站得住腳。更重要的是,保健品最怕別人吃過後說‘吃和不吃一個樣’,能讓消費者服用之後馬上有感覺的保健品本來就少,當時差不多有近10個類似的產品備選,選中它就是因為見效最快。”於是,史玉柱帶著腦白金來到江陰。
1998年3月,史玉柱帶領他的團隊,從無錫開始做腦白金。在這之前,史玉柱在江陰進行了一次廣泛而深入的調查,這就是後來著名的“江陰調查”。史玉柱說,他之所以再一次提到“江陰調查”,是因為“江陰調查”在巨人事件後,是一個分水嶺,從此,他對巨人的東山再起有了信心。
那個時候,史玉柱帶著一副墨鏡,走街串巷,走訪了逾百位消費者。史玉柱也會在大街上主動跟人招呼:如果有一種藥,可以改善你的睡眠,可以通便,價格如何如何,你願不願意使用它?
經曆過一段時間之後,史玉柱在一個街道舉辦了一個小型互動的座談會,史玉柱以腦白金技術員的身份出現。當時大家的反饋效果特別好。“有的人甚至說,老人斑都褪了。”這讓史玉柱似乎預感到他有戲了,他十分激動。
“有這麼好的口碑,我就能預測到我全國的市場”史玉柱信心十足地對他的助手們說,他當時認為這個產品一年能上10個億。
做腦白金需要資金啟動,史玉柱找朋友借了50萬元。“這個時候找朋友借,他肯定會借給我的,因為他在珠海做房地產的時候,我借了500萬給他,借了一年,他也按期還了,我就跟他說我借50萬,半年,所以他也沒說什麼,當時就把錢給我了。”史玉柱回憶說。
借到錢,史玉柱先拿出15萬元補發拖欠的工資。因為是在困難時期,定的工資標準副總一個月才800元。另外,腦白金還是采取委托生產的模式,史玉柱又拿出了15萬元給無錫一家公司生產腦白金。於是,借來的50萬一下子就出去了30萬元。
剩下的除了留下5萬做預備資金之外,15萬全部砸向了江陰的廣告。這階段營銷以推廣概念為核心,主要通過小廣告、新聞報道、健康常識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形式,向可能的消費群體灌輸腦白金的概念,以及有利於該產品的知識。
在巨人低穀的時候,史玉柱仔細地研究和思考過保健品的市場問題。史玉柱深入分析了中國的保健品,發現10個裏麵有9個都是不賺錢的,而不賺錢的原因隻可能有兩個:要麼是產品功效不明顯,要麼是產品有功效,消費者卻感覺不到。於是史玉柱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要想打開銷量,唯有廣告宣傳。所謂“廣告一打,銷量就有。廣告一停,銷量就下。”但是,長久看來,唯有用口碑相傳的方式才能讓保健品在市場上永續經營。因為,廣告的投入無疑增加了運營的成本,廣告投入起到的隻是敲門磚的作用,沒有口碑相傳,單憑一時的廣告來贏得暫時的銷售火爆並不能賺到多少錢。
江陰調查無疑使得史玉柱本人信心大增。出於報恩的心情,在第一個月,史玉柱將腦白金免費贈送給他們,贏得了十分良好的市場口碑。
江陰一個月砸下去,第一個月就上來了30萬的毛利,相當於淨賺了15萬。然後用這30萬加上5萬的預備資金再砸,第二個月就淨賺了30萬。此時的史玉柱已如費擁軍所說,一改往日的急進性格,在挫折中慢慢變得沉穩起來。
第二節攻城略地,腦白金市場全麵啟動